意见反馈

中材股份之附属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募集资金变更至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天然气汽车用新型高压复合气瓶技术改造

2008-04-17 14:45:06

本公告乃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13.09(2)条的规定而发表。

以下公告的中文原稿将由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一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附属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于中国境内发布。

证券代码:002080 证券简称:中材科技 公告编号:2008-018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募集资金

变更至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天然气汽车用新型高压复合气瓶技术改造

项目”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公告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负连带责任。

一、变更募集资金项目的概述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于2006年11月20日公开发行A股股票3790万股,每股发行价为8.98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4,034.2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1,817.79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32,216.41万元,其中2610.08万元用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项目”。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由中材科技(苏州)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建设,建设地点为苏州工业园区。但由于国家和苏州工业园区土地政策方面的调整,未能如期办理好土地购置等手续,该项目土地由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有限”)购置,因此项目建设进度将受到较大影响。为保证募集资金使用效率,苏州有限拟采用自有资金将用于该项目的2610.08万元募集资金置换出来,用于苏州有限“天然气汽车用新型高压复合气瓶技改项目”,该项目已经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项目总投资16800.19万元,预计2008年12月建成。募集资金变更后,“天然气汽车用新型高压复合气瓶技改项目”总投资不变,其中募集资金2610.08万元,其余由苏州有限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解决。“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项目” 由原利用募集资金建设调整为利用自有资金建设。

本公司董事会于2008 年4月16日以传真表决的方式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本次会议由公司董事长李新华先生主持,应收董事表决票9张,实收9张,经与会董事投票表决,以 9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审议通过了《关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募集资金变更至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天然气汽车用新型高压复合气瓶技术改造项目”的议案》。独立董事徐永模先生、张文军先生、叶韶勋军先生发表独立董事意见表示同意。本次变更不构成关联交易,根据本公司章程,此次变更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后,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二、无法按计划实施原项目的具体原因

公司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项目”2005年9月3日经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现更名为:中国中材集团公司)材料投发[2005]372号文件批准立项,该项目计划拟投资总额2610.08万元,全部来源于上市募集资金,由本公司建设实施。

公司上市后募集资金全部到位,为确保公司主营业务的稳健、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苏州工业园区完备的配套设施、人才引进机制和优惠政策,2007年5月10日公司2006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设立‘中材科技(苏州)技术研究院’并由其承担‘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建设的议案”,决定新设立中材科技(苏州)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并由其来实施“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项目”,项目总投资和建设内容均无变化,项目建设地点变更至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软件园。原募集资金2600万元将作为本公司的出资(占80%股权),包括注册资本2080万元,资本公积520万元注入新公司。

中材科技(苏州)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技术研究院)于2007年5月23日在苏州注册成立,但由于国家和苏州工业园区土地政策方面的调整,未能如期办理好土地购置等手续,造成该项目未能如期开工建设,建设进度因此存在较大的延迟,截至2007年12月31日,项目未使用募集资金。通过公司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共同努力,最终于2007年底落实了建设用地,但由于国家及园区土地政策的限制,落实的土地必须由前期注册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本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有限购置,并办理相关手续,公司拟将“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委托苏州有限承担建设,但项目建设周期将受到较大影响。

三、新项目的具体内容

“天然气汽车用新型高压复合气瓶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16800.1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741.07万元。本项目将对天然气汽车用新型高压复合气瓶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由原有的年产5万只生产能力,技改形成年产15万只的生产能力。

本项目拟在新型玻纤缠绕气瓶产品与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利用原有车间的部分场地和设备生产CNG产品;同时改造原有CNG生产线的碳纤维缠绕系统为玻璃纤维缠绕系统,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配套B型瓶(轿车用天然气气瓶)生产的技术与装备,使改造后的CNG产品综合制造能力由原来的5万只/年提高到15万只/年。另外项目将扩建仓库和生产配套系统,改造包装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初步实现车用天然气气瓶的低成本制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本项目由苏州有限建设实施,建设地点为苏州有限现有土地(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长阳街68号)。项目已于2007年10月开工建设,建设期18个月。截至2007年底,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068.34万元,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钢结构厂房的安装,并积极组织国产、进口设备的采购。 天然气汽车用新型高压复合气瓶属于高性能复合材料产品,较其他材料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性能优势,是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发展的一类重要高技术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无焊缝金属旋压和高性能纤维缠绕两种先进的工艺制造技术,主要应用于天然气汽车领域,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预计技术改造后将形成年均销售收入41222.22万元,年均利润总额6526.99万元,年均净利润5547.94万元,总投资收益率18.78%,投资利税率22.11%,资本金净利润率39.63%。项目经济效益较好,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四、新项目的市场前景、存在的风险和对策说明

1、市场前景

(1)符合国家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的目标和重点

作为新材料产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天然气汽车用新型高压复合气瓶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起点、高水平,以促进相关行业发展、调整复合材料产业结构、提升复合材料行业制造水平为宗旨,采用世界先进技术,产品技术含量高并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完全符合我国关于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中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专项的目标及重点。

(2)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政策

1997年国家科委经与国家计委、建设部、机械部、公安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环保局、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部门协商后,以国科发政字[1997]373号文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燃气汽车的报告”。报告认为,发展我国燃气汽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缓解城市大气污染,有利于平衡油品供求矛盾,有利于充分利用油气资源,也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市场发展趋势强劲

1999年,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局和国家计委等相关部委局联合组织实施了“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并确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十二个城市为清洁汽车行动试点城市。经过几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2003年,示范城市增加到16个。“十.五”、“十一.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都制定了发展天然气汽车(简称CNG汽车)的计划,并配套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截至2006年底全国的天然气汽车已超过24万辆,加气站720座。从发展趋预计,中国今后天然气汽车新增量将达到10万-20万辆/年。

据国际天然气汽车联合会统计:国际天然气汽车从04年底的350万辆,增加到06年底的560万辆,到目前(最新统计07年6月)已超过660万辆,天然气汽车平均新增150-200万辆/年,天然气汽车用气瓶平均需求量在250万只/年以上。

2、存在的风险和对策说明

本项目主要风险来自于项目在东南亚及中东等主要目标市场的政治风波而影响销售及回款;以及原材料供应等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增强市场开发力度和客户管理水平;同时将继续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水平,有效防范潜在的技术和商业风险。

五、备查文件

1.《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天然气汽车用新型高压复合气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