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美国高关税促内需发力 政策逐步落地促行业估值修复
事件:2025 年4 月3 日美国宣布对美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大规模关税,其中对中国又加征34%的关税。
点评:
美国加征关税符合预期,外需受拖累确定促内需释放。我们在2024 年12 月27 日发布的年度报告《建筑建材行业2025 年投资展望:内需之重下行稳致远》中提到:“2025 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出口影响存在着不确定性”, “中国对美国出口占到总出口的比例高达15%左右, 2025 年美国特朗普的加关税的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会较大。2025 年中国出口存在着不确定性。”。这次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又加征34%关税的政策落地,特别是这次加税是针对来自全球各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对美国直接和间接的出口均受到影响,中国出口必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所以,为应对外需的不确定性,我们也在报告中提到“提振内需,防控地方拖累和风险仍是2025 年政策重要方向”。报告中提出内需的驱动因素为:基建(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带动社会投资)、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补贴)、消费(汽车、家电和消费电子补贴,创新新消费场景)和地产(防风险,加力旧危改造,释放住房需求潜力,控增量,盘活存量,构建发展新模式)。2024 年服务和货物进出口对GDP累计拉动1.5 个百分点,对2024 年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25年的美国高关税对中国经济存在负面的影响,随着关税落地对于出口的影响加大,提振国内需求的相关对应政策也会逐步落地。
对冲美国高关税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地促进基建发力和地产止跌企稳。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路径,虽然受到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影响,但是在中央政府超长期国债和新增专项债的发力下,还将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2025 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4.4 万亿,同比增加5000 亿元,同比增长12.82%;超长期国债发行1.3 万亿同比增加3000 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同时在“两重”项目(中国的重大项目储备丰富像墨脱水电站)建设的带动下,有利于基建更大力度发力。
叠加地产止跌回稳政策,有利于地产回归长期健康发展轨道。我们从2022 年以来的年度策略报告中多次论述地产无收敛的负向循环对经济的拖累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章节中,把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作为第一个重要段落。体现出政府对于经济风险源的精准把握和认识。并明确提出了“因城施策地调减购房限制性举措”、“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上要给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和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做好保交房和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随着美国关税的影响加大,将促进地产和基建相关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落地。如果美国高关税政策影响超预期,也将会推动相关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更大和更强力度的发力。
这将推动基建持续发力和地产止跌回稳,回归长期健康发展轨道。
投资策略:由于地产的悲观预期,建筑建材行业估值受到影响,随着基建和地产政策的更大力度发力和落地,将带来行业的估值修复。同时,建筑建材行业近几年来行业盈利水平一直处于历史低位,行业优胜劣汰加剧,加快行业供给端优化。美国高关税政策将促进内需释放,基建和地产作为内需的重要驱动,将受益于国内推动内需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推动基建持续更大发力和地产回归长期健康发展轨道。在政策发力的带动下,有利于行业供需的边际改善。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强的龙头和优秀公司,会表现出更好的估值修复弹性。我们继续推荐北新建材、伟星新材、山东药玻、海螺水泥、中国巨石和中国交建等。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速度、节奏和力度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