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新材料周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杜邦中国立案调查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正式启动SAF注册系统
根据我们的统计,本周价格上涨的品种为:SAF 欧洲FOB 价格(+5.27%)、氧气(+0.49%);本周跌幅较大的品种为电子级(双氧水G5 级)(-33.02%)、缬氨酸(-3.51%)、赖氨酸(-1.62%)。本周新材料板块跑输大盘、跑赢基础化工板块:本周wind 新材料板块指数周变动-1.67%,申万基础化工指数周变动-2.74%,沪深300 指数周变动-1.80%,上证综指周变动-0.94%,深证成指周变动-2.83%。本周新材料板块涨幅较高的是改性塑料、电子特气。本周涨幅前5的新材料标的是:凯美特气、星华新材、润阳科技、宁科生物、同大股份;本周跌幅前5 的新材料标的是:恒兴新材、百傲化学、英科再生、天马新材、海达股份。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杜邦中国展开立案调查,关注在国产化受益方向。4 月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因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立案调查。根据杜邦中国官网,当前其产品线包括:面料、纤维与无纺布;水溶液;包装材料和解决方案;建筑解决方案;光伏解决方案;个人防护装备等举例来看,面料、纤维与无纺布产品线产品包括Kevlar 纤维、Nomex 阻燃纤维与面料、Tyvek科技无纺布等;水溶液产品线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反渗透和纳滤膜、超滤膜和电除盐等产品。后续可重点关注案件的进展及潜在受益的相关国产化方向。
国家能源局:风光制氢(氨/醇)发电电量核发不可交易绿证。3 月31 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征求《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就绿证核发、交易、认证、核销等方面给出新的要求。
风光制氢(氨/醇)、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可再生能源发电电量核发不可交易绿证。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正式启动SAF 注册系统。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4 月4 日宣布正式启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注册系统,并将其交由民航脱碳组织(CADO)管理,SAF 注册表的设立为全球所有航空公司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不仅确保各方均可合规采购和使用SAF,还杜绝了碳减排计算中的重复统计问题。该系统将以不可更改的方式记录每一笔SAF 交易的环境属性,为航空公司、企业客户、燃料生产商和监管机构等多方提供透明、可核查的数据支持,推动全球SAF 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和透明化。
中国锂电池在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根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目前中国锂电池厂商的市占率已经从2024 年年初不到70%,提升至目前80%以上。从2024年来看,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量的绝大部分,带动锂电池需求同比表现可观。展望后续,目前海外需求仅以特斯拉、雷诺等部分企业新项目有一定增量预期外,且订单供应链相对集中,欧美等电池厂商生产计划下调,日韩电池企业也以个别有增量感受,整体海外需求表现一般,预计中国厂商的渗透率还有提升空间。
台积电2nm 工艺有望于下半年量产。台积电于3 月31 日在高雄厂举办2nm扩产典礼,并于4 月1 日起接受2nm 晶圆订单预订。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透露,客户对于2nm 技术的需求甚至超过了3nm 同期。根据台积电规划,2nm晶圆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新竹宝山厂和高雄厂同步量产。台积电在新竹宝山厂的2nm 试产良率达60%;苹果、AMD、Intel 等科技巨头均已预订产能。根据规划,台积电2025 年底月产能将达5 万片,2026 年进一步提升至12-13 万片。
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百花齐放。近日,国内多家企业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3月10 日,智元机器人正式发布了他们的最新力作——“智元启元大模型”,据介绍,智元启元大模型开创性地提出了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ViLLA)架构,该架构由VLM(多模态大模型) + MoE(混合专家)组成,其中VLM借助海量互联网图文数据获得通用场景感知和语言理解能力,MoE 中的LatentPlanner(隐式规划器)借助大量跨本体和人类操作视频数据获得通用的动作理解能力,MoE 中的Action Expert(动作专家)借助百万真机数据获得精细的动作执行能力,三者环环相扣,实现了可以利用人类视频学习,完成小样本快速泛化。3 月11 日, 越疆科技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结合“灵巧操作”与“直膝行走”两大技术特征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配备了自主研发的神经驱动灵巧操作系统(NDS+)和仿人直膝行走系统(AWS),不仅能像人类一样行走,还能完成诸如汽车装配、咖啡制作、药品分拣等工业级精细操作任务。
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 年开始装车。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 年开始装车,预计到2030 年可以实现量产化应用。2024 年是中国全固态电池的里程碑年份,2024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申请的全固态电池专利快速增长,是日本的三倍。同时,国内主要汽车电池企业都开始聚焦以硫化物为主体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目标是实现车用电池比能量每公斤400 瓦时。预计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开始时间是2027 年—2028年,2030 年完全可以实现量产。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推行不及预期、相关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原料价格巨幅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