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024年报综述:业绩平稳收官 息差好于预期 聚焦优质高股息
年报银行营收业绩增速双双改善,除非息收入贡献外,利息净收入回稳更值得关注:根据所有已披露年报及快报银行来看,2024年营收同比基本持平(9M24为下滑1.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9M24为增长1.4%)。个股层面继续“城农商行领跑,国有行企稳回升,股份行底部改善但延续分化”特征。边际来看,符合预期的是债市相关非息收入继续提振银行营收,部分银行也留存OCI浮盈以滞后兑现平滑2025年营收表现;相对好于预期的是利息净收入趋稳,单季增速已转正,这是营收更早筑底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拨备适度反哺实现业绩平稳提速。
全年贷款平稳降速,四季度化债及为开门红储备项目拖累对公投放,但零售呈现边际回暖;基数影响下存款增速底部微升,但大行存款压力需持续关注:4Q24上市银行贷款增速7.7%(2023:11.1%),其中国有行维持约9%锚定行业增长、股份行低位稳定约4.2%、城农商行保持相对高景气扩张。结构上看,化债置换叠加为开门红储备项目,对公明显少增,相应银行增投票据平稳投放;相对积极的是提前还贷减少贡献零售投放边际回暖,政策支持下持续性是关注重点。存款端来看,4Q24上市银行存款增速约5%、较2023年累计放缓5pct,其中国有行存贷款增速剪刀差较2023年扩大至4pct,打击手工补息、存款利率调降导致存款向中小银行分流是主要影响,我们预计今年国有行存款压力还将有所体现。
四季度息差受按揭利率调降影响预期内回落,但可以关注到存款成本加速下行已在兑现中,2025年有望支撑息差降幅延续收敛:2024上市银行净息差为1.61%,较9M24下降3bps。其中可以关注到2H24存款成本则较1H24加速下降14bps(1H24较2H23为下降9bps)。
展望2025年,年初尽管有重定价扰动,但存量长久期高息存款在年初揽存高峰集中到期低价置换,一季度银行息差有望基本持平4Q24;降息节奏相对滞后也利好年内银行息差相对平稳。综合考虑重定价、化债、降息以及负债端存款成本改善、定期化等影响后,我们估算2025年上市银行息差同比或将下降约14bps、降幅并未进一步扩大。
对公风险稳而零售散点暴露,聚焦拨备更扎实的银行:1)4Q24上市银行不良率延续环比微降符合预期,其中对公资产质量延续改善、房地产不良率普遍高位回落,部分银行对公不良率已维持1%以下;但零售不良则多有抬升,在此基础上也能看到零售银行(如邮储、招行以及农商行)不良率略有回升。考虑到零售风险“快进快出”特点,随着存量不良过峰及银行对增量投放审慎管控渠道以及客户筛选,对资产质量扰动有望趋于缓解。2)从风险抵补能力来看,4Q24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基本稳定约240%,但受少提超额拨备反哺利润影响,拨备覆盖率延续回落;部分银行主动加大核销处置力度也使其拨备覆盖率更快回落(尤其以零售型银行更为明显)。我们继续强调重点关注高拨贷比、低不良生成的银行,这类银行能够在相对少动用核销的情况下不良指标维持低位,实现资产质量将持续好于同业,也才能赋予稳健的业绩成长预期。
投资分析意见:银行股是逆周期下的低波红利、顺周期下的绝对收益占优+后周期弹性品种。利好经济预期、利好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频出,政策面、资金面有催化,年报银行多有提升分红率,高股息优势也进一步凸显;基本面以稳为主,若经济稳步复苏银行还将体现后周期弹性。个股层面,国有大行注资方案落地后,不排除在阶段性股价承压后股息率再次凸显价值属性,港股相较A股更有股息优势;同时,对于不涉及股本摊薄影响的高股息中小银行,其股息率将更具吸引力,继续聚焦拨备扎实、政策东风下区域β赋予成长契机的优质区域性银行和估值超跌的股份行,城商行首推重庆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股份行首推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实体需求不振,经济修复节奏低于预期;息差企稳不及预期;部分房企风险扰动、长尾客群风险暴露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