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宽松预期推向前低、资金面仍是关键
事件
贸易摩擦风险升温、货币政策“宽松交易”推动利率快速下行:4 月3日“对等关税”政策冲击以来,利率盘整的局面被打破,10 年期和30年期利率在4 月3 日当日分别下行至1.72%和1.91%,截至4 月7 日午盘,10 年期和30 年期利率同步下行超8.0bp,分别达到1.63%和1.83%,距离前低仅有3bp。
观点
“宽松交易”成为利率新主线:外部不确定性升温后,对经济基本面转弱的预期和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的预期,取代一季度债券市场博弈资金面,成为打破利率盘整局面的主线。利率沿着“关税及贸易摩擦风险上升→出口回落→‘稳增长’诉求提高→经济政策积极应对→货币政策宽松窗口打开”交易,成为债券市场新的主线,关键期限利率快速下行的情景类似2024 年底至2025 年初对宽松预期的交易。
经济增长转弱预期亟需释放储备政策空间、降准降息预期主导利率下行。预期不充分的关税风险加剧出口下滑压力,二季度经济增速或环比回落,“稳增长”压力亟需释放储备政策空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已到加码对冲之时,相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更高,人民日报在4 月6 日发表的《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增强有效应对美关税冲击的信心》一文中强调“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从“择机”到“随时”,巩固了市场对“降准降息”的期待,在更灵活的货币政策落地宽松,而财政、消费等政策稳定基本面效应兑现之前的阶段,利率或因宽松预期而持续走低。
资金面仍是利率能否顺利破前低的关键。在市场情绪充分释放、利率渐近前期低点的情况下,收益率曲线再度面临“倒挂”风险,过去1 个月,DR001 和DR007 的均值分别为1.79%和1.93%,均显著高于当前长期收益率,一季度资金面修复长债负Carry 驱动主要期限利率上行大约20bps,如果4 月份资金面没有出现明显转松,“倒挂”依然会约束长期利率下行,市场或围绕前低附近激烈博弈,但是经过一季度利率修复Carry 过程,长期利率上行的顶部或也相对明确。
7 天期回购利率的“年线”或渐成“利率顶”:从历史上看,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没有跌破过7 天期质押回购利率的250 均线,即资金利率“年线”,上一轮触及“年线”还是2020 年二季度。但是2024 年12 月初因“同业存款纳入自律机制”开始生效,10 年期利率正式跌破“年线”,截至4 月7 日,7 天期回购利率的年线仍位于1.95%,一季度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调整接近1.90%,但没有再回到“年线”之上,或意味着为银行“降成本”的逻辑仍然在持续压低利率的上限,7 天期回购利率“年线”或正在成为10 年期利率的“顶部”。当资金面开始系统性宽松,推动资金利率“年线”逐步下移,也意味着利率的顶部被逐级下压。
关注“宽货币”举措落地:目前短端利率仍然受制于资金利率、长端和超长端利率因“宽松预期”而贴近前期低点,在做多情绪充分宣泄之后,“降准降息”落地的次序、资金面宽松决定利率能否突破前期低点:(1)如果“降准”落地而资金利率并未显著下行,市场或出现止盈,利率或有小幅反弹;(2)如果“降准”落地推动资金利率显著下移,或资金利率先行宽松,将打开长期利率下行空间。
从外部不确定性看,4 月9 日是“对等关税”计划落地的时间点,除却事件本身的冲击,2017 年至2019 年贸易摩擦的经验表明,关税政策博弈对于市场是更偏向中长期的线索,4 月份风险爆发助推利率下行是市场情绪上的一次性定价,随后围绕关税和贸易问题的谈与战、多回合博弈或反复影响市场风险偏好,但是当外部风险愈大、经济增速和市场情绪波动愈剧烈之时,愈是利多债券等避险资产。
从国内不确定性来看,对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推动利率下行,在“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先行之后,积极财政政策、提振消费政策等是否会加码并托底经济基本面改善,则是市场在中期需要关注的重点,当“宽货币→宽财政”逐级发挥政策效应,出口下滑压力被遏制、经济增长因此而企稳,利率或重新止步并回升。
总体上看,一季度10 年期利率逐步修正透支的“适度宽松”空间,但是也因此而渐次探明上行的顶部,4 月份关税政策打破盘整局面之后,“经济基本面走弱+宽货币预期”再度成为利率主线,在避险情绪宣泄之后,“宽货币”落地时点和资金面仍是制约因素,资金面没有显著转松之前,长期利率或围绕前低反复博弈,在经过下行行情的快速演绎之后,关注中短端是否会受益于资金面宽松而开启下行。
风险提示:关税政策的动态演化超预期;金融市场流动性冲击;国内财政和消费等超常规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