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周报:银保科技金融实施方案出台 大行资本补充方案落地

类别:行业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维逸/袁喆奇/李冰婷/韦霁雯/许淼/李灵琇 日期:2025-04-06

  1、银保科技金融实施方案出台,更好服务科技型企业。4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出台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实施方案》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出发,提出7方面20条措施。一是多个部门政策组合,凝聚金融监管、科技、发展改革部门的政策合力,打好科技金融服务的“组合拳”。二是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引导银行保险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聚集。三是畅通科技三资循环,打通资本资金资产循环过程中的堵点和卡点,支持科技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加快产业整合。四是促进科创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大行资本补充落地,助力长期稳健经营。近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同步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向财政部等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议案。从价格上来看,此次四家大行定增均为溢价发行,以3月28日收盘价计算,溢价率位于9%-22%区间,对应以24年年报数据计算的PB在0.67x-0.76x之间,低于1倍静态PB,但均高于目前股价水平,体现出财政部等主要股东对大行保持长期稳健经营能力的看好。发行后建行/中行/交行/ 邮储四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提升0.6pct/0.5pct/1.8pct/1.4pct 至15.1%/12.7%/12.0%/11.0%。短期来看,定增对于四家大行的盈利水平和股息收益率会带来小幅摊薄,不过从长期来看,考虑到4家大行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在资本补充完成后有望保持,长期股息水平仍有上行空间,尤其从港股市场来看,大行目前港股较A股的折价有10%-25%,整体股息水平均在5%以上。

      3、金融监管总局助推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通知》是在现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制度基础上的延续和补充,强调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应当坚持总行集中管理、权责收益匹配、风险定价合理、业务规模适度的原则。《通知》从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强合作机构准入管理、规范成本费用管理、强化自主风控等方面强化了商业银行总行对互联网助贷业务的管理责任。针对增信服务费收取不规范问题《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将增信服务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增信服务费计入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明确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投资建议

      1、银行:站在银行股投资角度,我们继续提示投资者关注银行板块作为高股息标的的配置价值。持续降息以及“资产荒”愈发严重对银行经营负面影响较为显著,一季度重定价压力的进一步释放或将带动行业息差进一步收窄,但在股票配置层面,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行也使得银行基于高股息的类固收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银行板块近12个月平均股息率相对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的无风险利率的溢价水平处于历史高位,且仍在继续走阔,股息吸引力持续提升。

      2、非银:1)保险:利率中枢下行、保险竞品吸引力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A股主要上市险企的净利润与NBV实现较大幅增长。保险股股息率较高、2025全年有望延续负债端改善之势,目前行业估值和持仓仍处底部,看好行业长期配置价值。2)证券:近期市场景气度改善、交投活跃度维持高位,板块从估值到业绩均具备β属性,全面受益。长期看资本市场新一轮改革周期开启,券商仍有较大发展增量空间。

      风险提示:

      1)金融政策监管风险:目前金融科技已纳入严监管,与银、证、险相似,业务对监管政策敏感度高,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可能深刻影响行业当前的业务模式与盈利发展空间。

      2)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

      3)利率下行风险,银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保险固收类资产配置承压。

      4)国外地缘局势恶化,权益市场大幅波动,β属性导致证券板块和保险板块行情波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