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行(002839):业绩增长韧性较强 转债转股增厚股本
事件:
3 月28 日,张家港行发布2024 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47.1 亿,同比增长3.8%,归母净利润18.8 亿,同比增长5.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1.05%,同比下降0.6pct。
点评:
营收增速稳中有升,业绩增长韧性强。张家港行全年营收、拨备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8%、5.1%、5.1%,增速较1-3Q24 分别变动+0.9、-1.7、-1.2pct,公司营收增速稳中有升,盈利增长呈现出较强韧性。全年净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增速分别为-12.6%、96.8%,较前三季度分别提升2.1、8.2pct。信用减值损失/营业收入、成本收入比分别为19.6%、35.8%,同比下降0.02、1.1pct。拆分盈利同比增速结构,规模、非息为主要贡献分项,分别拉动业绩增速12、35.8pct。从边际变化看,息差降幅收窄、拨备计提放缓对业绩拖累减轻,营业费用正向贡献转负对盈利增速形成拖累。
扩表略有放缓,重点领域贷款投放维持较高强度。2024 年末,张家港行生息资产、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4%、8%,增速较3Q 末分别下降1.6、0.3pct,扩表节奏略有放缓,但信贷投放仍维持较高强度。公司全年贷款、金融投资、同业资产新增规模分别为102、-31、7 亿,同比少增19、78 亿、同多增9 亿,年末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较上季末提升0.5pct 至67%。4Q 单季新增贷款、金融投资、同业资产规模分别为12、11、-22 亿,同比少增3 亿、多增10 亿、少增37 亿,4Q 适度压降同业资产,资源向贷款、债券投资倾斜。
贷款方面,全年对公、零售、票据新增规模分别为96、-81、87 亿,同比少增9、81 亿、多增71 亿,年末对公、票据贷款占比分别为53.2%、15.5%,较年初提升3.3、5.6pct,对公仍发挥“压舱石”作用,票据贴现对表内贷款增长形成较强支撑。
投向层面,聚焦在制造业、批零等领域,对应贷款增速分别为4.1%、28.9%,较2023 年分别提升1pct、下降0.6pct。科创、绿色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形成新增长极,年末科技型企业、绿色贷款增速分别为11.2%、23.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零售端,信用卡全年减少1.9 亿,同比少减26.7 亿;消费贷、经营贷、按揭分别减少43.2、22.7、13.2 亿,同比少增70、25 亿、多减13 亿。居民就业、收入等长周期变量待改善,居民扩表能力、意愿不足,“生产-消费”内循环仍待畅通,相关零售融资需求有所走弱。
存款增长放缓,定期化趋势延续。2024 年末,张家港行付息负债、存款同比增速分别为4.5%、6.4%,分别较3Q 末下降1.5、1.1pct,存款占付息负债比重较3Q 末提升0.3pct 至87%。全年新增存款101 亿,同比少增69 亿,4Q 单季新增12 亿,同比少增16 亿,一般性存款增长有所承压。分期限看,全年定期、活期分别新增117、-16 亿,同比分别少增54 亿、多减15 亿,年末定期存款占比79.4%,较年初上升2.3pct,定期化趋势延续。其中,对公定期、对公活期分别新增10 亿、-26.5亿,同比少增40 亿、多减22 亿,公司存款增长相对承压。
4Q 息差环比走阔,全年呈“L”型走势。2024 年公司NIM 为1.62%,较1-3Q24走阔1bp,较2023 年收窄37bp,全年息差呈现“L”型走势。资产端,公司全年生息资产、贷款收益率分别为3.56%、4.38%,较2023 年下行63bp、80bp,较1H24 分别下行15bp、24bp。需求不足、业内竞争导致新发放贷款定价持续走低,叠加存量贷款到期滚动重定价等因素共振,资产端收益率走低。负债端,公司全年付息负债、存款成本率分别为2.16%、2.13%,较2023 年分别下降29bp、20bp,较1H24 分别下降8bp、0bp。存款定期化背景下,公司强化定价端管控力度,下调长期限存款FTP 利差,引导加强对低成本资金的吸收,成本改善效果将伴随产品滚动到期重定价逐步释放。
债券交易驱动非息收入高增。2024 年张家港行非息收入13.3 亿(YoY+97%),占营收比重较1-3Q 下降2.8pct 至28%。其中,(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0.3 亿(YoY+9.8%),监管降费背景下,代理等业务增长承压对手续费收入形成较大拖累,但2023 年基数相对较低,2024 年手续费收入仍实现同比正增。(2)净其他非息收入13 亿(YoY+100%),占非息收入比重提至98%;4Q 单季净其他非息收入2.2 亿,同比多增1 亿,其中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为3.3、-1.3 亿,同比多增2.3 亿、少增1.7 亿。利率下行背景下,公司通过部分债券投资浮盈变现驱动非息收入高增。注意到,公司4Q 季内TPL 户新增22.2亿,同比多增15.2 亿,市场波动加大情况下,交易性金融资产重估对营收影响加大。
不良率低位运行,风险抵补能力强。2024 年末,张家港行不良率、关注率分别为0.94%、1.56%,较3Q 末分别变动+1bp、-36bp,较年初分别变动0bp、-3bp;年末逾期率1.92%,较年初上行22bp,逾期/不良贷款比重205.2%,较年中上升3.9pct,较年初上行23.8pct,前瞻性指标波动指向特定领域潜在风险或有累积。全年公司不良余额新增0.9 亿,同比少增0.8 亿,不良净增、核销规模分别为17.3、16.4 亿,同比多增0.1、0.9 亿。全年不良净生成率1.36%,较2023年下降0.14pct。4Q 单季信用减值损失新增0.6 亿,同比少增0.4 亿;全年信用成本0.64%,同比下降8bp。年末拨贷比、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52%、376%,较3Q 末下降0.3、34.6pct,风险抵补能力维持高位。
可转债转股驱动资本安全边际增厚。2024 年末,公司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1%、12.4%、13.6%,较3Q 末分别提升1.2、1.2、0.9pct。季末风险加权资产增速6.7%,较3Q 末下降1.1pct,扩表速度放缓背景下RWA 扩张降速,对资本消耗力度有所减弱。公司25 亿可转债已于2024 年11 月到期,累计转股11.4 亿元,转股股数2.75 亿股,占转股前公司普通股股份15.2%。可转债转股有效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为后续规模扩张、业务发展形成较强支撑。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张家港行始终坚持深耕本土、服务区域的战略定位,重点布局个人经营性贷款领域。结合自身市场定位和经营优势,公司以微贷业务为重点抓手,深化“两小双轮”竞速机制,推动小微、小企业业务协同联动发展。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苏州、无锡、南通三地市场,提升存贷份额,挖掘小微领域新蓝海,为信贷稳步扩张和资产端定价形成一定支撑。资产质量相对稳健,拨备余粮充裕,风险抵补能力强。但考虑到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问题尚未缓解,NIM 仍承压运行,债券投资驱动非息收入增长存在较高不确定性,或对公司营收及业绩表现形成一定拖累。结合公司2024 年年报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025-26 年EPS预测为0.79、0.81 元(前值为0.93、1 元),新增2027 年EPS 预测为0.82 元,当前股价对应PB 估值分别为0.53、0.49、0.45 倍,对应PE 估值分别为5.33、5.2、5.19 倍。调整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进程不及预期,国有大行客群下沉力度加大,小微贷款利率下行幅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