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行业报告:IGBT供需结构改善 碳化硅加速上车
报告要点:
1)IGBT 供需改善,或将进入回暖阶段。IGBT 出货量变价改善,24Q2回归正向增长,行业性衰退进入尾声,IGBT 价格自24Q1 同比下滑幅度接近30%,当前处于较为稳定状态,供需结构趋于平衡,IGBT 价格已经进入相对底部,供需结构的改善或有可能带动IGBT 价格进入回暖阶段及出货量的持续提升。
2)中国IGBT 自给率提升,碳化硅产能加速带动价格下滑。中国IGBT厂商产能持续提升,但自给率水平相对较低,随着中国厂商扩产和技术突破,凭借不弱的性能表现和较高的性价比优势,自给率将逐步提高。2024 年碳化硅行业或将进入供过于求阶段,产能增速较需求增速更快。海外大厂产能方面,2025 年预计将成为8 英寸衬底产能释放的重要节点,Wolfspeed、Rohm、Onsemi 均计划在2025 年前后实现8 英寸SiC 衬底的量产。中国产能方面,2024H1 产能较2022 年提升3 倍,虽目前主要产能仍以6 英寸为主,但士兰微、三安光电等头部企业已开始进军8 英寸。在产能集中释放、工艺持续优化及8 英寸产线升级等因素下,市场由结构性紧缺转向供给过剩,推动碳化硅价格将持续下滑,中国产能释放快于全球水平,预计2028 年将较全球均价形成900-1000 元的显著价差。
3)中低端车型提振IGBT 需求,800V 平台渗透提升带动SiC 加速上车。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持续攀高,中低端车型受竞争激烈带动价格下沉,及智能驾驶下沉中低端车型市场,将有望带动IGBT在汽车上的出货需求。随着30 万以上纯电动车型比重提升、400V 向800V 升级,叠加碳化硅整体成本持续下降,将推动碳化硅模组在中高端车型上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未来随着碳化硅衬底产能和良率的提升,叠加8 英寸衬底量产,成本持续下降,预计2026 年碳化硅模组与IGBT模组的价差从2-3 倍收窄至1.5 倍以下,届时将有望打开规模化应用空间。
建议关注
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士兰微、华润微、三安光电、捷捷微电、扬杰科技、新洁能、东微半导
风险提示
上行风险:下游景气度加速提升;IGBT 价格加速回暖;各厂商产能释放加速。
下行风险: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各厂商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其他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