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行业深度报告:深海科技六问六答 深海开发始于海洋探测 信息化与工具载体先行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志着国家在深海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这一政策背书不仅为深海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明确了其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的重要性。海南、广东、上海等地同步出台的海洋经济专项规划,目标海洋生产总值突破千亿量级,进一步凸显了深海科技在国家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此外,中国陆地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如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深海油气、可燃冰、多金属结核等战略资源的开发成为国家安全保障的核心方向。通过深海资源的自主开发,中国不仅能够减少对外依赖,还能在全球资源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战略资源的稳定供应。
深海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显著,国产替代加速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载人深潜器如“奋斗者号”、超深水钻井平台如“蓝鲸系列”、耐压材料如钛合金球壳等关键装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标志着中国在深海装备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同时,AI 与深海科技的融合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智能算法优化了资源勘探路径,如AI 仿生鱼“文鳐”的应用,自主水下航行器替代了传统作业方式,通信延迟从分钟级缩短至毫秒级,极大提高了深海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这些技术突破不仅降低了深海开发的成本,还提高了资源勘探和开发的精度,为深海科技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球95%的深海区域尚未开发,深海资源的巨大潜力成为推动深海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能源方面,深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和多金属结核等资源,其中可燃冰储量巨大,可满足人类长期能源需求,而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镍、钴等战略金属,是未来新能源和芯片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此外,全球34%的石油和44%的天然气资源分布在深海,我国南海55%的油气资源也位于海底,深海油气开发已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方向。在生物医药领域,深海生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基因和生态系统,为医药和生物工程提供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深海生物医药业作为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医药需求,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在深海科技领域的标的选择上,可遵循两大思路。
其一,应聚焦于前期具备优先建设潜力的方向,这涵盖了深海平台装备与深海信息化两大板块。深海平台装备方面,水下机器人是极具代表性的前沿工具。深海信息化领域,声纳技术与海底观测网则能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参数。其二,着眼于商业化成熟度较高的深海油气开发方向。深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技术经过多年积累已趋于成熟,相关产业链完善。深海平台装备方向建议关注:振华重工、邵阳液压、天和防务、时代电气。深海信息化方向建议关注:中科海讯、海兰信、中国海防、长盈通、中科星图。深海油气开发方向建议关注:中海油服、海油工程。
风险提示: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2)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3)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风险;4)深海环境破坏风险;5)前期巨量资金投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