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系列报告(四):六氟历史经验映射下的硫化锂降本路径与投资机会

类别:行业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梦强/杨雨浓/朱洪羽 日期:2025-03-28

  硫化物凭理论性能优势成为全固态电池主流路线,成本高企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在产业链多方合力推进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近期取得长足进展,技术路线趋于收敛,硫化物路线凭借理论性能优势占据上风。而全固态电池要想实现规模化应用,成本仍是主要制约因素,离“固液平价”的终极目标距离尚远。但也正因如此,当材料合成路径突破、设备进入加速迭代、工艺know-how 完成积累三重拐点叠加时,成本曲线有望开启陡峭下行阶段。所以从长远视角审视,现阶段的高成本也意味着降本周期中蕴含的空间与红利。当边际成本下降曲线与市场需求增长曲线交汇时,具备技术与产能护城河的企业将迎来非线性增长机遇。

      六氟磷酸锂与硫化锂具有共性,其产业化历程及投资逻辑演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从“液态电池-电解液-六氟磷酸锂”和“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硫化锂”的产业链对比来看,六氟磷酸锂和硫化锂地位共通,且在产业化初期均面临技术难度大、国产能力弱、成本高的挑战。复盘六氟磷酸锂的产业发展历史,先后经历国产化-规模化-新技术三个降本阶段,长期视角下从产业化初期到成熟阶段的折旧成本降本空间高达95%。从投资视角来看,六氟磷酸锂两轮周期中分别走出了多氟多和天赐材料两代龙头,投资主线也跟随降本驱动因素发生切换,第二轮周期中新工艺带来的成本优势,相较于第一轮周期中的产能规模优势,展现出更强的阿尔法属性。

      硫化锂降本或可移植六氟磷酸锂的历史经验。硫化锂在硫化物固态电池材料成本中的占比超过70%,长期来看将成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降本路径上的重要一环。电池级硫化锂材料纯度要求高,量产难度大,工艺路线尚存分歧,但已有企业试图通过超前产能建设抢占先机,国内领先企业25 年处于吨级到百吨级产线建设阶段,海外出光兴产计划2027 年实现千吨级量产规模领先。而参考六氟磷酸锂的国产化历程,装置放大带来的规模效应将成为硫化锂降本的首要驱动因素,生产规模率先做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有望成为初代国产龙头。跨越过千吨门槛后,与六氟磷酸锂类似,工艺路线的选择可能导致硫化锂成本的分化,更具成本竞争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而周期波动中,需求放量叠加供需阶段性偏紧导致价格上涨,可能造就量价齐升的增长机会。

      全固态电池作为最具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之一,获得全产业链的共同关注与合力布局,方向性与趋势性明确。材料成本高企是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的核心难题之一。在2027 年量产装车的目标指引下,2025-2026 年或为战略配置窗口期。

      硫化锂作为固态电解质关键原材料,技术壁垒高、价值占比大,参考六氟磷酸锂国产突破→成本下降→供需波动的发展路径,在国内实现量产初期以及阶段性供给短缺的阶段,有望孕育较大投资机会。材料端建议关注具备高纯硫化锂合成技术,有望实现量产的材料企业:有研新材(600206,未评级)、容百科技(688005,未评级)、厦钨新能(688778,未评级)。

      风险提示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技术路线革新风险、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