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行业:解码偏光片国产替代加速与中大尺寸增量机遇

类别:行业 机构: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航/李科融 日期:2025-03-26

  投资摘要:

      偏光片是显示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在液晶显示中,偏光片主要起到光开关的作用,将光源发出的散射光线转变为偏振光,加上液晶分子的扭转特性,达到控制光线通过与否的作用,从而控制透光率和视角范围,形成明暗产生显示画面。

      上游核心膜材料存在技术壁垒,目前被日企垄断,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极低。偏光片由多层膜复合而成,PVA 膜负责偏振作用,是偏光片的核心膜材。TAC 膜则起到对延伸的 PVA 膜的支撑和保护。从成本角度来看,TAC 膜和PVA 膜占原材料成本占比较大,分别占比56%和16%。全球市场主要被日本的可乐丽和合成化学两家企业垄断,其中可乐丽约占全球产能的70%-80%,并垄断了膜用 PVA 原料市场,剩下的 20%几乎被日本合成化学掌握。国内仅有皖维高新、台湾长春建有少量窄幅膜产线,供应中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不足1%。TAC 膜则由富士胶片和柯尼卡美能达等日本企业所垄断。

      偏光片是显示面板的上游关键材料,目前,偏光片下游终端应用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主。根据面板类型的不同,偏光片主要分为LCD 型和OLED 型。偏光片在 LCD 通常需要两张偏光片。在OLED 通常需要使用一层复合型的偏光片。目前,偏光片下游终端应用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主,包括消费类的手机、电脑、液晶电视显示屏,以及工控类的汽车电子、医疗器械、仪器显示屏等。除此以外,偏光片在 3D 眼镜、防眩目镜等领域也有应用。

      国内偏光片生产企业正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和开始跻身第一梯队。全球竞争格局因此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特点,主要参与者包括日韩企业和中国企业。住友化学以26%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首位,而日东电工则以24%的份额紧随其后。国内偏光片生产企业正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和开始跻身第一梯队,杉杉股份以1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根据Omidia 数据,截至2023年,杉金光电凭借22000 万平方米/年的生产能力跃居全球第一位。恒美光电、盛波光电、三利谱则分别位居全球第五位至第七位。

      面板产能逐步转移,国内偏光片企业有望受益。全球显示面板产能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随着面板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 对上游偏光片等原材料的国产替代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位于中国大陆的生产厂商由于物流成本低,且其对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响应更加及时,能够更好地配合面板厂商进行研发生产,位于中国大陆的偏光片生产企业有望受益于面板产能转移。

      车载、工业等专业显示领域开辟了中大型LCD新的应用市场,专业显示市场的快速发展给中大尺寸LCD带来新的市场增量。

      在工业显示领域,工业生产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和可视化的方向发展,工控显示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军事以及工业手持设备等多个领域。全球工业显示器市场预计到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2.6 亿美元。目前,TFT-LCD 为主流的车载显示技术。车载显示需求大幅提升,根据IHSMarkit 预计,2025 年全球车载TFT-LCD 面板出货量约2.5 亿片,平均每车搭配2 片以上TFT-LCD 显示屏。消费升级叠加大尺寸供应能力释放,LCD 大屏化成为长期趋势。近年来中国大陆面板厂对于大尺寸面板的布局及供应拉动了供给端大屏化的趋势,75 英寸及以上超大型TFT 液晶面板的出货量有望稳定增长。

      投资建议:全球偏光片市场有望稳定增长,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全球消费电子迭代加速叠加车载显示、工业等场景的崛起,结合中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出货量稳定增长,对偏光片的需求有望持续上升。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偏光片行业的重要推动力,国内企业在多细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受益标的:杉杉股份、三利谱、深纺织A 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复苏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产替代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