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快评报告:TESLA人形机器人生产目标进一步明确 1X计划部署NEO GAMMA至用户家庭早期测试
行业事件:
近日,Tesla 进一步明确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 的生产节奏,1X 计划在2025 年底前将数百至数千台NEO Gamma 部署至用户家庭进行早期测试。
投资要点:
特斯拉细化了人形机器人Optimus 量产目标,预计2025 年年产5,000台。近日,特斯拉召开了一场特斯拉全员大会,马斯克在会上明确表示,今年的生产目标是制造5,000 台Optimus,这一目标相较此前马斯克提到的“数千台”更为具体,并且公司已经订购了足够的零部件,足以支撑今年生产10,000 至12,000 台机器人,但由于这是一款新产品,爬产需要过程。到2026 年,特斯拉计划将Optimus 的年产量提高至50,000台。特斯拉尚未明确Optimus 的具体商用场景,初期可能以工业场景为主。长期来看,若单价能降至2 万美元,将推动消费级市场爆发,但当前目标量级可能仍以企业客户为主。特斯拉的产能规划体现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决心,技术优势和供应链布局为其提供了基础支撑,但量产目标的实现仍需克服技术验证、供应链协同和市场需求匹配等挑战。若进展顺利,Optimus 或将成为特斯拉继电动汽车后的又一增长引擎,并推动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标准化与规模化进程。
1X 计划在2025 年底前将数百至数千台NEO Gamma 部署至用户家庭进行早期测试。1X 公司近期发布的NEO Gamma 人形机器人通过其完全学习的控制堆栈实现了家庭场景下的远程操作与自主任务执行能力,展示了擦桌子、整理物品、衣物清洗等复杂家务动作。NEO Gamma 定位为“家庭贴心助手”,其设计兼顾安全性与低噪音,适配老年人和儿童共处场景。1X 计划在2025 年底前将数百至数千台NEO Gamma 部署至用户家庭,收集真实环境数据优化模型,用户可控制公司员工访问机器人周围环境的权限,平衡数据训练与隐私保护。1X 与英伟达的合作通过技术协同与场景创新,将NEO Gamma 打造为兼具实用性与情感交互的家庭机器人标杆,其技术突破不仅推动行业向智能化、人性化发展,也为消费级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需持续关注量产成本控制、用户接受度、隐私安全及伦理合规等挑战。
投资建议:2025 年有望迎来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特斯拉、OpenAI、宇树等企业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有望驱动行业迭代加速并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目前,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关注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国产零部件优质企业。
风险因素:人形机器人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