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工程优化思维下 重点关注PCB、硅光、液冷等产业机会!

类别:行业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国盛/杨海晏/林起贤/陈俊兆 日期:2025-03-26

  本期投资提示:

      GTC 2025 整体符合预期,维持算力叙事逻辑。核心叙事逻辑如下:1)算法优化、强化学习等模型架构演变实质推动训推所需token 数量激增,“Scaling law”仍成立。

      2)资本开支持续,云厂商已采购360 万个 Blackwell 芯片,预计2028 年数据中心资本支出规模突破1 万亿美元。3)AI 进一步演进,从GenAI 逐步向AI Agent、物理AI过渡,每一轮均有新架构与新机会。

      硬件边际变化,从芯片到网络一一拆解:

      1)芯片层级:单封装集成复杂度先显著提升。Blackwell Ultra 基于台积电4NP 制程,采用双GPU die CoWoS-L 封装;集成8 块12-Hi HBM3E;FP4 算力达到至15PFLOPS。Rubin Ultra 升级至台积电3NP 制程,采用4 个GPU die +4 个IO 芯粒的CoWoS-L 封装;显存升级至16 块16-Hi HBM4E。Rubin Ultra 可能采用2 个硅中介层,以避免使用单个过大的硅中介层,并且需要大尺寸ABF 基板。

      2)装联层级:灵活度提高,PCB 价值量有望提升。Socket 将芯片固定并连接到主板上,GPU 可以方便地插入/拔出Socket 插座,便于后续硬件的组装、维护和升级。此外,伴随AI 服务器PCB 延续高频高速、高精密度、高集成化等发展趋势,高多层、HDI、封装基板的渗透率和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

      3)机架层级:Compute tray 竖置,PCB 板正交互联替代铜缆连接。Compute tray由横置改为竖置,单机柜可容纳576 张芯片,组网单元将升级至144 张芯片,机架总功率将达600kW,超高密度下机架将采用液冷方案。同时,新的机架架构或将广泛使用PCB 板方案,也即Compute Tray 和Switch tray 基于PCB 板实现正交互联。

      4)组网层级:CPO 坚定落子。IB 及以太网架构下CPO 硅光交换机亮相,预计分别于25H2 及26H2 上市。以Quantum-X CPO 交换机为例,单台交换机内含4 张Quantum-X800 ASIC(交换机芯片),单芯片连接6 个光学组件(可插拔),单组件内连接3 个1.6T 硅光引擎,每个硅光引擎采用8 个200Gb/s 微环调制器(MRM),相比光模块方案可实现3.5 倍功耗降低。交换机芯片亦采用冷板液冷散热。

      5)超级电容:解决AIDC 的电力尖峰问题,在高功率机架中的必要性进一步确认。超级电容具备“削峰+备用电源”两大功能,国内厂商江海股份同时具备LIC 与EDLC 两条技术路线,后续有望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相关标的:芯片/装联层级,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甬矽电子;深南电路、兴森科技(ABF),胜宏科技、沪电股份(HDI/高多层),景旺电子,和林微纳(探针);江波龙、德明利(SSD)。组网层级,关注中际旭创、光迅科技、华工科技(硅光),源杰科技、太辰光(光源)。供电、液冷等基础设施层级,关注英维克、科华数据、川环科技、银轮股份(液冷),麦格米特(服务器电源),江海股份(超级电容)。

      风险提示:1)不同系统架构演进导致上游需求变化;2)模型算法影响硬件需求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