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动态点评:千帆星座首发成功 产业开启新征程
千帆星座首发开启新征程,关注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板块投资机遇
8 月6 日14 时,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 组卫星“一箭18 星”发射入轨,并创下多个首次:国内第一次批量发射18 颗堆叠式卫星、堆栈式星箭分离、使用Ku 测控频段捕获多颗卫星。按照规划,千帆星座将在今年完成至少6 批组网星发射,下半年发射活动或将密集展开。我们认为,千帆星座首发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在火箭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渗透、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建议关注板块投资机遇。
千帆星座规划总数上万颗,地方国资牵头按下产业加速键
垣信卫星系上海市国资委下属控股企业,其运营的千帆星座(又称“G60 星链”)计划将在2027 年前完成1296 颗卫星组网并提供全球网络覆盖,在2030 年将实现15000 颗卫星组网并提供手机直连业务。根据ITUe-submission 显示,“G60 星链”共申报2.9 万颗卫星的频段资源。垣信卫星于今年初已完成67 亿元A 轮融资,并在MWC2024 等多个行业大会上亮相并介绍进展。我们看到,地方国资正在灵活机制的推动下加速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为我国卫星火箭制造、用户终端运营等产业环节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展望#1:火箭大运力可回收技术突破有望形成重要催化本次发射中,长征六号改首次采用二级发动机两次起动技术,实现在800km轨道高度上提升700kg 运力。展望未来,大运力可回收火箭有低成本、高频次、大规模的优势,或将是低轨卫星组网的主力。大运力火箭方面,天龙三号(LEO 运力17t)、朱雀三号(一次性LEO 运力21.3t)、长征十二号(LEO运力12t)等都将于24-25 年首飞。可回收火箭方面,航天科技八院、蓝箭航天、星际荣耀、科工集团等推动垂直起降、回收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验证。
我们认为,我国制造业在配套能力上具备优势,一旦火箭侧的技术突破,我国发射成本有望匹敌SpaceX 甚至更低,并显著拉动产业的进展。
展望#2:大众、行业应用场景涌现,用户终端量产值得期待我们认为,在实现低轨星座组网与运营后,产业发展的重心将转移至星座商业化落地,下游用户段的开拓有望成为重中之重。根据SIA 数据,2023 年全球卫星用户终端/运营市场规模达1504/1102 亿美金,占卫星产业总规模53%/39%。低轨卫星互联网具有全覆盖、低时延、高速率等特点,能够面向手机、汽车直连等C 端用户,以及能源电力、矿业农业、应急救灾、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等B/G 端用户。随着卫星和地面系统的完善,用户终端以及流量资费成本的下降,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有望在民用市场逐步起量。
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梳理
在产业正式迈入实质性建设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商业航天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相关环节与公司梳理如下:【通信载荷】上海瀚讯、信科移动、创意信息;【相控阵天线】铖昌科技、臻镭科技、灿勤科技、盛路通信;【激光通信】航天电子、仕佳光子、光迅科技;【卫星平台】乾照光电、天银机电、佳缘科技、航天智装、智明达、上海沪工;【卫星测试及发射场】思科瑞、西测测试、九丰能源;【火箭】超捷股份、高华科技、斯瑞新材;【信关站】震有科技、信科移动、上海瀚讯、海格通信;【终端】海格通信、国博电子、盟升电子、银河电子、南京熊猫、华力创通、通宇通讯、信维通信、旭升集团。
风险提示:卫星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开发进度不及预期,新技术渗透不及预期,技术发展存在非线性,技术商业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相关信息数据来自于公开的客观信息,不代表对相关公司的研究覆盖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