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精工(002611):在手订单仍然充沛 24Q1扣非净利率同比增长
事件:东方精工发布2024 年一季报。24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5 亿元,同比增长3.09%;归母净利润0.45 亿元,同比下降47.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6 亿元,同比增长26.50%。
存量市场稳增,新兴市场快速开拓
分产品看,23 年1)公司智能包装装备板块整体实现营业收入40.09亿元,同比增长20.72%。其中,瓦楞纸板生产线实现收入32.10 亿元,同比增长23.29%,Fosber 集团实现收入29.17 亿元,同比增长8%。2)瓦楞纸箱印刷包装设备实现7.99 亿元,同比增长11.38%。
其中,23 年万德数科实现收入1.6 亿元,新增订单约1.8 亿元,成为新业绩增长点。3)水上动力产品实现7.37 亿元,同比增长28.86%,销量8.32 万台,占全球中小马力舷外机销量的11.50%。2023 年公司新兴市场开拓顺利,收入快速增长。1)东方精工(中国)在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44%,国内市场新增整机订单同比增长超过58.00%。2)Fosber 亚洲收入达3.9 亿元,同比增长约72%。
公司在手订单充沛,对24 年收入形成支撑。23 年公司所有业务年度接单金额累计54 亿元,截止23 年末在手订单为36.35 亿元;其中,智能包装装备板块整体新增订单约45.95 亿元,截至2023 年末在手订单累计34.12 亿元。
此外,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正在推动多个产能扩建项目,包括子公司Fosber 亚洲新瓦楞纸板生产线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子公司百胜动力年产76400 台高端水上动力产品绿色数智化工厂及研发中心项目。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未来将不断加强对东南亚、南亚、非洲以及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进一步拓展公司智能包装装备业务的增长空间。
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培养新增长曲线
公司专注聚焦,力求在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发展趋势中,提升市场占有率。公司积极推动硬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新兴产业拓展和布局、为公司智能化战略的落地赋能。外延业务的主体子公司亿能投资,将继续依托东方精工主营业务相关产业的优势,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公司实际情况,围绕产业链实施股权投资和产业并购,加强对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整合,实现产业协同效应。
此外,公司对若愚科技进行战略投资,并加速实现产业高度协同化。
若愚科技是一家专注多模态大模型核心基座研发及其在垂直领域深度落地应用的科技公司,当前聚焦于多模态大模型在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的产业化落地。东方精工全资子公司东方合智,是国内为大包装 行业赋能、助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行业信息化IT 厂商。根据公司公告,通过东方精工与若愚科技的合作,东方合智有望在若愚科技的助力下,提升面向大包装领域的数字化工厂、智慧工厂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水平,不仅能提供从连接设备、采集数据、数据集成处理及分析到智能应用的一站式服务,更能够助力客户实现智能制造。
盈利水平改善,精益生产模式有望持续降本增效盈利能力方面,24Q1 公司毛利率为30.75%,同比增长2.79pct。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长,主要系1)23 年欧美通胀水平同比下降,Fosber意大利主要原材料和电力的市场价格同比下降,叠加电气元件供应紧张改善,Fosber 意大利毛利率同比提升;2)公司持续推行“精益生产”模式,提升供应链管理的精准化水平,有效地减少库存积压,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公司未来将持续推动各业务主体之间的融合,提升产业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共享等方面的协同水平,充分释放增长潜能。
期间费用方面,24Q1 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7.58%,同比增长0.11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26%/8.38%/2.66%/0.28%,同比分别+0.81/-0.05/-0.38/-0.27pct。
24Q1 公司净利率为5.73%,同比下降4.91pct。24Q1 公司归母净利润主要系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同比下降至-0.37 亿元所致。24Q1 公司扣非净利率为7.03%,同比增长1.30pct。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瓦楞纸包装设备行业近30 年,主业稳健增长的同时积极寻找新兴产业发展机会,伴随老旧产线逐步向智能化高端产线切换,以及携手万德进入数码印刷领域,未来业绩有望稳健增长。我们预计东方精工2024-2026 年营业收入为54.59、63.03、72.02 亿元,同比增长15.04%、15.45%、14.26%;归母净利润为6.08、7.03、8.08 亿元,同比增长40.32%、15.69%、14.84%,对应PE 为13.7x、11.8、10.3x,给予24 年19.05xPE,目标价9.50 元,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外延业务整合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复影响生产效率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