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行业周报:创新药供给格局优化 看好优质公司估值底部配置机会
核心要点:
医药生物板块上周触底反弹后有所回调
上周医药生物下跌2.2%,位列全市场一级行业跌幅第4 位,跑输万得全A 1.55 pct,表现居后。年初至今下跌13.4%,位列一级行业跌幅第5 位,跑输万得全A 12.7 pct,年度涨幅居后。细分子行业方面,13 个三级子行业中疫苗及医院两个行业取得正收益,其余11 个子行业均呈现下跌,其中医疗研发外包及线下药店跌幅居前,分别下跌5.3%、3.3%。全行业估值水平情况,9 月8 日医药生物PE-TTM(剔除负值)为24.08X, PB2.66X,近期市场快速回落下医药生物PB 估值水平再次回落至负 2 倍标准差附近位置。溢价率方面,相对万得全A(剔除金融、石化)PE、PB估值溢价率分别为-10%、8%。
香港市场方面,恒生医疗保健下跌3.3%,位列一级行业跌幅第2 位,跑输恒生指数2.3 pct。全球主要市场生科板块均有所回调,港股生科、A 股生科及纳指生科分别下跌3.3%、1.9%和1.7%。估值方面,9 月8 日,恒生生科PB 为2.3X,位于1 倍标准差以下位置。AH 折价方面,恒生生科较内地PB 折价30%。
创新药供给收缩,22 年21 款创新药通过审批,获批数量同比下降55.3%
近期,CDE 发布《2022 年度药品审评报告》,其中21 款创新药通过审评,3 款为首创新药(First-in-Class),创新药获批数量较2021 年下降55.3%。
其中国产西药创新药(不包含Covid-19 适应症药品)共有12 款通过审批,较2021 年下降58.6%。新药获批数量下滑除了疫情及产品管线推进节点因素外,审评端政策收紧效应开始显现,自2021 年下半年起,创新药审批政策步入新周期,审批政策转向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引导企业从重复性低水平创新转向差异化、原创性创新,立足临床需求,解决未被满足临床问题。近期附条件快速上市通道政策也明确转向同类最优,原创性创新产品。审评端收紧导致整体创新药供给收缩,同时产品创新药及临床价值提升,创新药市场格局有望得到持续优化。
投资建议
近期医药生物指数持续回落,医药生物整体PB 再次回落至负2 倍标准差附近位置,短期负面扰动因素导致悲观情绪均有所释放。从近期创新药政策走势来看,低质化创新窗口已经关闭,供给端临床资源、研发成本、竞争格局及商业化周期均将得以改善,产业环境走向正向循环,看好研发平台得以验证,具备高效研发效率的相关创新药个股投资机会。同时,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已正式发布,后续进入谈判阶段,最终谈判结果预计有望在11-12 月份揭晓。此轮医药生物板块经历系统下跌后,呈现筑底盘整走势,预计随着压制因素边际改善及后续目录调整的利好推动,创新药板块有望迎来修复性反弹行情,建议积极关注优质公司估值底部配置机会。
十三五期间国内创新药产业初步建设完成了相对完善的集政策、人才、资本三大要素创新生态系统,制度根本性变革和系统的成功建设带动生产要素快速集合,产业结构得以重塑。进入十四五,产业运行至研发升级,创新求真,国际融合阶段,创新主体竞争格局从草莽时代地混沌走向分化。
在当前复杂经济背景下,产品管线及公司治理等企业综合竞争力面临严苛考验,Pharma 转型类公司行业沉淀深厚,穿越多轮周期,韧性强劲,同时转型正步入兑现期,我们看好此类公司业绩和估值抬升投资机会,Biotech 板块,看好研发和商业化得以验证公司的持续成长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产业迎来转型升级历史机遇,短期受到外部宏观环境及情绪的影响出现一定波动,长期我们对行业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创新药临床推进低于预期,产品及技术授权交易取消风险及技术迭代风险。
医药相关政策收紧风险。
国际注册及商业化低于预期风险。
地缘摩擦及中美生物技术争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