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海外经验看中国经济复苏:疫后经济可能“花开别样红”

类别:宏观 机构: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胡少华/刘思佳 日期:2023-01-20

  投资要点

      新冠疫病严重程度在世界史上都很少见,感染及死亡病例数超过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

      这可能与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和各国开始时防疫政策不一致有关,目前毒株的传染性更强但致重病致死率较低,疫病有与人类共存的可能。

      大部分国家的防疫政策都会经历“严格防疫”,“转向放松”及“完全共存”三个阶段。防高放开后,如果出现新高传染性毒株,经常会出现疫情的再次爆发,近期主要是Omicron变种的大规模感染,但感染人数高峰渐次下降且致死率维持在低点。

      从各国总体消费恢复过程来看,首次封锁解除后消费会迎来反弹,防疫政策转向放松后会经历一段恢复过程,由于前期放松防控已经释放了恢复性增长的累积因素,完全共存后消费恢复趋势会与疫情脱钩并收敛至疫后新常态。疫情后期工业生产受政策转向影响相对较小,服务业则受益于场景限制的解除。

      国家间防疫政策区别很大,结果各不相同。美国:过早放松防疫,生命代价大,疫后零售额恢复主要依托财政刺激带来的收入增长,工业生产受防疫放松受益。英国:全球首个完全共存的大国,防疫放松后零售表现修复明显,工业产出回归长期趋势。德国:防疫成果显著对零售影响较小,政策转向后总体维持高速增长,工业生产受长期趋势束缚。日本:

      防疫措施由疫情形势驱动,受限于整体经济环境,消费与生产仍在疫前水平上下浮动。韩国:前期感染水平低,后期开放速度快,防疫降温后零售生产与出口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新加坡:疫情防控成功的国家之一,随着防疫逐渐放开,零售与工业生产平稳爬升至超越疫情前水平。越南:无力防疫被迫放开,共存后恢复势头强劲。

      中国疫情达峰快,经济恢复可能也会超预期。中国放开后疫情冲击已经达峰回落,人流量出现明显回升。从国际经验来看,疫后恢复一般以消费恢复最为显著,服务业恢复力度一般也比较大。从收入增速高于支出增速以及居民存款增量大于贷款增量两个角度来看,中国居民具备一定的疫后消费恢复能力。估计2023年疫情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外出相关消费恢复力度估计相对较大,房地产在疫情稳定和政策持续加码下可能会逐步趋稳,对经济的拖累幅度有望减轻。出口受高基数和海经济增速下行等因素影响,可能会有较大幅度下降。国家稳增长政策估计依然积极,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扩大内需,叠加疫后特殊时期,估计财政政策继续加力增效,货币政策保持相对宽松,2023年经济增速可能会超预期。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恢复不及预期;海外货币政策紧缩力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