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报: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经济账

类别:宏观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川/邵翔/段萌 日期:2022-05-02

常态化核酸检测vs.封城,前者已经在近期深圳和广州的经验中被证明是对抗奥密克戎疫情下更有效的手段。我们预计其在2022 年五一后将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广,从而兜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根据我们的估算,如果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其一年的成本上限约为1.7 万亿元,占2021 年中国名义GDP 的1.5%、公共财政收入的8.7%。

    低于封城造成的经济损失。而鉴于当前地方财政运行的压力,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可能需要中央发行特别国债来兜底。

    随着北京市5 月3 日起核酸检测对市民免费,并要求市民进入各类公共场所须持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我们认为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可能在全国层面推广,这既是落实政治局会议所提到的“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在对比了深圳和上海在这波奥密克戎疫情中的经验选择。

    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前提下,常态化核酸检测能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呢?我们不妨来计算一下相关的经济账。

    先来看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由于奥密克戎的高传播性,截至4 月30 日,全国已经有29 个省级行政区的123 个城市涉疫,其中4 月宣布实行封控城市的人口达到了1.8 亿,占比全国人口比例为13%。由于4月正值疫情在国内全面爆发,如果我们假设未来每个月全国涉疫人口都保持在这个比例,且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这些城市的居民每48 小时核酸,则如表所示,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印发的《关于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和费用的通知》,多人混检8 元/人份的价格,全国一个月内因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须支出为8*15*1.8=216 亿元。

    当然,现实中不可能对于所有人都采取多人混检的方式,因此上述成本的估算仅为一个理想状态下的下限,如果我们假设现实中单人单检和多人混检各一半,因此作为该成本估算的上限,则根据最新单人单检24元/ 人份的价格, 全国一个月内因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须支出为16*15*1.8=512 亿元。

    应如何度量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收益呢?我们认为这里须考虑的是在出现疫情时不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就是封控的经济损失,根据宋铮(2022 年)的估算,从武汉疫情结束后国内的历次封控经验来看,全面封控两周造成的(本地)经济损失为该城市当月GDP 的32%左右,局部封控的损失要小得多、约10%,除此之外,封控的外溢损失约为整体影响的10%(即本地经济损失约为整体经济影响的90%)。

    如果我们以此为参照,不考虑疫苗和特效药的重大突破,假定每个月实施两周全面封控的城市经济规模相当于上海的经济体量(2021 年GDP为4.32 万亿),而由于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我们假设平均每月实施局部封锁的城市经济规模约占GDP 的20%(4 月这一数值超过40%)。则一个月封城两周的经济成本为:(43200/52*2*0.32+228700/52*2*0.1)/0.9=1568 亿元

    我们认为这一机会成本的测算也只是一个下限,例如某一城市一旦实施封城,其在封城期间也要进行每48 小时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这对于当地财政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由此可见,常态化核酸检测虽然未必是中国当下防控奥密克戎疫情的最优解,但确实可以通过避免封城的代价来兜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在此我们不妨来做一个进一步的计算,即如果未来中国所有的一线和二线城市(2021 年人口为5.05 亿)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则每个月常态化核酸的费用上限为=512*5.05/1.8=1436 亿元,约合1.72 万亿元/年。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收紧下外需回落,国内疫情扩散超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