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机械(000425):Q1表现略超预期 Α价值继续凸显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吕娟 日期:2022-05-01

  事件

      公司2022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0.34 亿元,同比减少19.79%;归母净利润14.05 亿元,同比减少18.61%。

      简评

      2022Q1 营收同比下滑,但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2 年2 月开始,全国局部地区疫情爆发,下游开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小松官网披露,中国地区1-3 月新开工小时数分别为70.4、46.8、101.2 小时,同比分别为-35.8%、6.6%、-17.0%,除2 月份受上年同期有春节假期影响基础较低略有增长以外,1、3 月同比下滑较多,疫情影响下,行业下滑更加严重,公司2022Q1营收同比下滑19.8%,略超预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期间费用结构优化,净利率提升逻辑继续兑现

      2022Q1 公司毛利率为15.2%,同比下滑1.4pct,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下游需求下滑导致公司规模效应有所减弱;净利率为7.1%,同比上升0.1pct,环比上升0.3pct,混改后公司净利率提升逻辑继续兑现,主要系:公司积极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0pct 至7.0%,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1%、1.3%、-2.2%,同比分别下降0.01、0.1、2.8pct,其中财务费用率下降主要系汇兑收益与利息收入,研发费用率为3.9%,同比提升0.9pct,主要系公司在新产品与电动化加大投入,结构上来看,公司期间费用有所优化。

      国内市场有望在下半年迎来反弹,公司各产品竞争力突出(1)行业层面:

      地产迎来边际改善,基建投资力度加大。2022 年以来,“稳增长”

      重要程度不断提高,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房地产方面,各个城市陆续取消限购政策、放宽贷款要求。基建方面,投资不断回暖,2022 年1-2 月地方政府专项债累计发行971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2.8%,不断推动基建项目落地。

      Q1 疫情导致部分需求延后。受疫情影响,2022Q1 部分地区的开工与购机行为有所停滞,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消退,下游开工率将逐渐回升,设备销量也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

      综合以上,稳增长推动下,下游地产、基建均迎来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基建在下半年将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叠加Q1 疫情导致部分购机需求滞后,下半年将有设备销售的恢复性增长。我们判断2022 年下半年行业有望迎来反弹。

      (2)公司层面:

      传统支柱板块竞争力突出,不断巩固优势。从2021 年表现来看,公司起重机械强势引领行业,移动起重机保持全球第一,随车起重机升至全球第三,500 吨以上履带吊占有率提升9pct,起重机械首次跻身全球第一;装载机升至全球前五;桩工机械稳居全球第一阵营,水平定向钻全球第一;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铣刨机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道路机械首次进位至全球第三。

      新兴板块快速放量,取得多项突破。举升类消防车、臂架类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第一地位更加稳固;沥青站、底盘养护类产品进入行业前二;小型工程机械收入同比增长50%;叉车收入同比增长258%。

      另外,徐工有限旗下的待注入板块同样实力强劲。挖掘机成长为国内第二、全球第六;塔式起重机跃升至全球第二;矿山露天挖运设备居全球前五,打破国外巨头垄断;混凝土机械稳居全球第一阵营;港口机械收入增长两倍。

      海外市场布局不断加强,助力熨平行业周期波动2021 年公司海外收入129.40 亿元,同比增长111.81%,实现翻倍增长,达到历史新高,海外收入占比达15.35%,同比上升7.09pct。国际化是公司的重要战略,公司营销网络已覆盖全球180 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加速推进巴西、北美制造当地化工作,印度公司正式开始运营,全球布局不断完善,未来将通过海外收入的不断增长,努力熨平国内市场的周期波动。

      重申公司α 价值,“新徐工”值得期待

      吸收合并将为公司带来多项优化。公司2022 年3 月30 日发布吸收合并徐工集团报告书修订稿,集团资产注入在即,交易完成后各业绩指标将大幅提升,随着挖机、塔机等高毛利产品的注入以及低毛利贸易业务的抵消,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方面,根据KHL 发布的2021 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徐工集团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卡特、小松,从旗下板块来看,挖机国内第二、全球第六;塔机跃升至全球第二,混凝土机械稳居全球第一阵营,随着公司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未来将冲击全球龙头地位。

      对标同业,公司盈利能力存在巨大改善空间。截至2022Q1,三一、中联、徐工毛利率分别为22.2%、20.1%、15.2%,净利率分别为8.2%、9.3%、7.1%,公司相比三一、中联,业绩弹性较大。随着混改成效释放与吸收合并的推进,公司净利率将继续迈入上升通道,继续彰显α 属性。

      投资建议

      不考虑待注入资产,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11、6 8.05、82.7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13.2%、21.6%,对应PE 分别为6.5x、5.7x、4.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大幅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吸收合并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