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胶原蛋白:与玻尿酸并驾齐驱的掘金赛道

类别:行业 机构: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马莉 日期:2021-07-29

  投资要点

      1、胶原蛋白和玻尿酸应用场景高度可比,胶原蛋白应用场景拓展至医疗健康(含医用敷料和医美)、功能性护肤和功能性食品等,规模稳步增长。

      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153.6亿美元,2016-2019年CAGR 6.7%,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9.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6.4%,2016-2019年CAGR 7.8%,高于全球增长水平。特别关注以下三大高增长细分赛道:

      1)医用敷料:迎合“问题肌肤修护”+“医美术后修护”两大风口。医用敷料聚焦皮肤修复诉求,包括问题肌肤修复如痤疮肌肤、晒伤肌肤、皮炎等;轻医美后修复如热玛吉、皮秒、玻尿酸注射等项目后的舒缓愈合。2017-2019年我国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消费数量由1.6亿片增至3.4亿片,CAGR高达45%,行业渗透率约30%。随着问题皮肤和轻医美消费需求与日俱增,预计新生力量持续推动医用敷料市场高速发展。

      2)功能性护肤:胶原蛋白具备保湿、美白、滋养等功效,是化妆品成分党新宠。在化妆品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与消费升级背景下,差异化、高附加值生物护肤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1-2020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占护肤品市场比例从3.4%增至7.0%,渗透率大幅提升但与欧美等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天然胶原促进组织生长愈合、保水、美白、滋养皮肤等的功效,使其拥有与生俱来的成为化妆品明星成分的优势。

      3)医美注射:胶原蛋白注射剂具备即时填充、自身修复(刺激胶原蛋白生成)、不易肿胀(吸水性低)、无丁达尔现象以及一定的美白功效(胶原蛋白呈乳白色非透明)等优势,可用于较正局部皮肤缺陷、深层除皱、遮盖黑眼圈等,通常单独使用或者和玻尿酸配合使用,目前行业壁垒高竞争者少。

      2、医用皮肤修护敷料企业集中度高、技术赋能行业壁垒较高、盈利能力强。1)集中度高:国内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市场以本土品牌为主导,行业龙头集中。2019年,按销售额计算敷尔佳以37%的市占率位居第一,创福康、可复美均占比8%,前三大品牌合计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加之荣晟、可孚、芙清/芙芙、绽妍品牌共同占据近70%市场份额。2)技术赋能行业壁垒较高:一方面行业内企业多以原料制备研发为业务基石,并以原料为依托进行产品转化,凭借自研核心技术从源头起对生产制备流程进行优化创新,并应用于产品开发及生产;一方面,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审批时间成本与专利保护政策也进一步深化企业技术壁垒。3)盈利能力强:行业内企业多同时布局医疗器械与护肤等领域,产品需求旺盛、附加值高,毛利率高达75%-85%,净利率达15%-30%。

      3、行业评级:看好。建议关注:胶原蛋白领域优质企业—创尔生物、巨子生物、锦波生物、昊海生科、丸美股份等。

      1)创尔生物:2020年实现营业3.0亿元,归母净利润0.9亿元。以创福康、创尔美两大品牌为核心,深耕活性胶原及其终端产品研产销。产品创新:我国胶原贴敷料产品的开创者,拥有全国首款无菌Ⅲ类胶原贴敷料;渠道背书:覆盖超320家三甲医院,全国百强医院覆盖率达到47%(截至2019年末)。

      2)巨子生物:以基因工程、生物材料工程为主导,依托类人胶原蛋白技术,创建可复美、可丽金、可痕等品牌,近百种产品覆盖皮肤医学、医疗器械、预防医学、营养医学多领域。实控人及首席科学家范代娣组建类人胶原蛋白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可溶性人源性胶原蛋白并实现产业化。

      3)锦波生物:2020年营业收入1.6亿元,归母净利润0.3亿元。立足修复再生与抗衰老生物新材料、抗病毒功能蛋白两大产业领域,在国际首次实现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材料及抗HPV-酸酐化牛β-乳球蛋白产业化,建立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及功能性护肤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

      风险提示

      1、新锐崛起,国际品牌重视中国市场等导致的竞争加剧风险。

      我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化妆品等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较高的利润率水平、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已吸引众多企业进入本行业,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加快。目前市场上修护类贴片面膜品牌众多,行业竞争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2、行业监管政策调整的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医疗器械,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和生产许可制度。如果未来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监管规定以及相关标准发生对公司不利的变化,而公司不能在经营上及时调整以适应相关政策的变化,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产品研发风险

      胶原新产品研发面临研发周期长、研究成果难以产业化以及胶原新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风险。

      4、产品质量控制等风险。

      5、企业人才流失,战略失误等风险。

      6、企业营销模式无法顺应市场变化的风险。

      7、其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