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引领区”:浦东产业分布与特征分析

类别:宏观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至奕/孙金霞/王仲尧 日期:2021-07-26

  研究结论

      7 月15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浦东自此被赋予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除了市场熟悉的“陆家嘴金融城”、“最早的自贸区”等标签外,浦东的微观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和科研服务业)有着怎样的行业分布和发展特点?

      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浦东的产业结构在过去十年中变化速度快于全市水平,是一个高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2020 年浦东新区第三产业GDP 占比77%,在过去10 年间提升了20.8 个百分点,整体上海第三产业占比提升15.8 个百分点。

      浦东的产值在上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和容量足以承接进一步开发开放的功能。从第二产业来看,浦东新区占比全市第一(29.5%),其次是嘉定区(14.4%),其余都在10%以下;从第三产业来看,浦东新区同样全市第一(35.9%),其次是黄浦区(9.1%)、静安区(8.0%)。

      批发零售是浦东新区企业的绝对多数。信用中国(上海浦东)网站“信用公示”栏目提供了浦东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名录,包括农林牧渔业3923 家、采矿业28 家、制造业17172 家、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168 家、建筑业13168 家、批发和零售业118818 家。

      微观制造业企业来看,行业偏传统,多数是老企业:(1)在当前存续的浦东制造业企业中,占比10%以上的有金属制品业(2246 家)、通用设备制造业(1930 家)、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709 家);(2)多数是成立10 年以上的老企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变迁之后在上海新设立制造业企业的情形不多;(3)以浦东计算机通信电子制造业为例,企业合计285家,上一波集中注册的时间是2001-2007 年,之后每年成立数量较少,但2020、2021 年又回到两位数(也可能和成立时间短、未被淘汰有关);多数企业注册资本金在500 万元以下,资本金最多的是中芯南方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业务)和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开发、设计、加工、制造和销售集成电路和相关产品等业务)。

      科研服务业企业数量巨大,智力优势明显。位于浦东的科研信息服务业有43000 多家,进一步细分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三个细分领域。结合上海的特色产业,我们发现:(1)名称中包含“生物/生命/医疗/医药”关键词的有近5100 家,占比最高,其中2014 年之后集中成立了大批企业,或与李克强总理2014 年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有关。在这些企业中,481 家所属类型涉及外商投资,在有注册资本金统计的4990 家企业中,有205 家企业资本金由美元缴纳;(2)包含“电路/电子/半导体”的企业共2041 家,同样地,2014 年起成立的企业从两位数攀升到三位数。在这些企业中,涉及外商投资的有98 家;(3)企业名称包含“智能”的企业共1983 家,企业经营范围中含有“人工智能”关键词的企业共1790 家。在这1790 家企业中,有58 家涉及外商投资;(4)在总体浦东新区科研服务业企业中,有4.6%涉及外商投资,与电子行业(4.8%)基本持平,与之相比,生物医药行业外资占比更高(9.4%),人工智能行业占比更低(3.2%)。

      风险提示:(1)所分析的行业不能代表浦东新区的产业全貌;(2)进一步开发开放的政策存在地区间政策套利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