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发展新格局:竞争转型 整合加剧

类别:行业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欧阳予/董广阳 日期:2021-05-19

  近日华创证券在上海举办21 年中期策略会,食品饮料分论坛邀请到上海至汇战略咨询总经理张戟,现场就调味品现状及趋势交流分享,本文是此次演讲实录:

      从扩容式竞争转向挤压式竞争。调味品行业黄金十年从2002 年到2011 年,黄金十年复合增速在25%左右,目前调味品行业整体进入缓速增长时代,从扩容式竞争到挤压式竞争状态。分品类看,酱油一超多强格局已定,复调扩容的同时行业集中度亦在提升;分区域看,企业可分为全国化运作、跨区域型和区域型三类,全国化运作企业从各个维度展开综合竞争,跨区域型企业聚焦产品、渠道、区域某一层面。一线品牌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组织执行、客户帮扶、终端促销等要素优势更强,对二三线品牌形成挤压式竞争。

      从单一渠道转向多元渠道。调味品渠道细碎多元(餐饮45%、家庭30%、工业25%),近年来外卖、团膳、社区团购等也对主流渠道起到补充作用,企业仅靠单一渠道难以有效应对市场竞争,而从单渠道走向多渠道,则启发企业去构建“1+N”渠道模型,如海天靠强大的渠道体系、供应链整合的能力,使其产品能通过联盟商体系迅速的把产品铺到终端。天味亦通过以流通为主的经销商体系来带动电商、定制等渠道。也启发其他调味品企业,通过专业渠道的经销商,来整合资源从而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从单一品类到多元品类渗透。单一品类向多元品类发展的过程,主流企业多采取“一专多能”法则。一专多能即大单品顶品类,品类顶品牌,然后通过品牌带产品群,就可以形成一专多能的结构。其中,“一专”保障基本盘的稳健,帮助企业赢得市场份额、赢得现金流、获得品牌影响力、培养资金实力;“多能”则帮助企业谋取更多市场机会、分散风险、扩大规模,但“多能”突围受品类限制,需注意以高频消费品带动低频的发展。

      定制企业与非定制企业相互渗透。定制要性价比,柔性制造品种非常多,圣恩五千个以上SKU,新雅轩四千个以上,日辰两千个以上,庞大的SKU,要面临客户巨大的定制需求,很难做到规模效应。非定制模式下,注重品牌议价能力、渠道掌控能力、及产销规模效应。目前两类企业互相渗透现象比较突出,定制企业做品牌能提升溢价,减少风险,但也有定制企业为了充分利用产能进入非定制领域,为餐饮企业代加工、贴牌生产。定制和非定制不同的运营特性使得企业转型客观上存在难度。目前从B 端转向C 端最成功的就是颐海国际,而从C 端做成B 端比较好的是天味,其中颐海国际第三方销售收入七年复合增长高达63.5%,而天味食品定制餐调八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21%。

      市场快速成长推动品类分化。调味品生命周期中,初期分化不是很多,成长期、成熟期会快速进行分化、裂变。比如以蚝油为例,李锦记开创出蚝油品类,但是品种却不多,而海天一出手,迅速构建庞大的蚝油的矩阵,结合70 万家以上的终端,快速蚝油品类从导入期推进到成长期。而腰部品牌要想构建核心竞争力,只有把握市场节奏侧翼作战,即把一个品类拿出来,单品类打爆,但前提是这个品类要把握市场发展的节奏,如锅圈食汇旗下“七个番茄一锅汤”,20 年销售突破3 亿元,保持高速增长。

      资本推动行业快速整合。资本注入及国企混改增加活力,推动行业快速整合。

      调味品行业比较传统,很多企业家思维比较保守,此外很多地方性企业还是国企,机制不是那么灵活。资本的进入,包括国有企业混改,会让企业增加活力。

      近年来产业资本加速整合,如新希望并购川娃子、国酿;绝味投资幺麻子。同时亦有许多投资基金加速涌入,并助力调味品企业扩产能、铺渠道、打品牌。

      风险提示:提价落地不及预期;渠道库存消化不畅;板块估值中枢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