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69期(总第505期):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助力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类别:宏观 机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汪惠青 日期:2021-05-02

  2021 年4 月26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的主要目标,并从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意见,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生态产品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使其价值在市场上得到认可,进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有序推进其机制建设,《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到2035 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这确立了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的主要目标。

      与此同时,《意见》重点针对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践探索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包括初步建立比较科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逐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政策制度、初步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府考核评估机制等。这为落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指明了重要方向。

      第二,重视价值评价准确性,优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弄清“生态产品价值多少”,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生态产品具有类型多样、难以确权、动态变化等特征,对其进行价值核算存在诸多难点。目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GEP 核算)、绿色GDP 核算和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的生态元核算。不同核算方法各有千秋,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建立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意见》提出,要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并推动核算结果应用。

      在具体做法上,强调生态价值核算要以生态产品实物量为重点,同时通过市场交易、经济补偿等多种手段不断完善修正核算办法。未来,随着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具体算法、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的标准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不仅能更准确反映生态产品保护开发成本,而且能更好体现市场供需关系。

      第三,多角度拓宽资金渠道,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补偿以“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为原则,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我国自1999 年开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目前已在森林、流域、湿地、海洋、耕地、荒漠等7 个领域开展生态补偿工作。截至2019 年底,每年各类生态补偿资金总量约为1800 亿元。虽然资金量逐年提高,但距离繁重的生态保护资金需求还相差较远。此外,目前我国生态补偿主要是行政主导,市场尚未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为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解决生态补偿的巨大资金需求,《意见》

      提出,通过设立市场化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支持基于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建设;探索通过发行企业生态债券和社会捐助等方式,拓宽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这有利于将市场机制融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生态补偿创新机制,以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

      第四,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机构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绿色金融是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本驱动力。2019 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就提出,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生态保护地区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特点的绿色信贷服务体系;支持以PPP 模式规范操作的绿色产业项目。本次《意见》进一步提出,鼓励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未来,金融机构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开发生态资源储备与交易相关的生态业务,建立健全生态信用评价与考核机制,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抵押融资,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