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65期(总第501期):优化金融供给 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能力

类别:宏观 机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原晓惠 日期:2021-04-28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1 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政策要求。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大型银行的增量金融供给面临新要求。《通知》强调2021 年5 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该目标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致。2019、2020和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分别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30%、40%和30%。就2020 年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实际增速已超过50%,超额完成增速目标。2021 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目标较去年下降10 个百分点,整体完成难度不大。但根据《通知》要求,需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一是关注剔除票据业务后的业务结构优化。近期银保监会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户数“两增”考核及监测口径进行了调整,剔除了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一方面避免银行利用票据业务“冲规模”来实现达标,另一方面票据贴现业务相对风险较低、周期较短,考核口径调整对银行风控和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加强贷款用途监控。近期监管机构持续加大对经营贷款用途的审查监管力度,防止违规流入房地产、资本市场,商业银行需加大贷款用途审查和监控力度,通过加大科技手段应用、增强同业数据共享和业务穿透管理等,进一步防范小微企业贷款“套利”现象。

      第二,大中型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要有新的发力点。根据《通知》要求,2021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面临更高的难度和要求。一是要强化“首贷户”

      服务,2021 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要高于2020 年,且要求大型银行将“首贷户”纳入内部考核评价指标。“首贷”难一直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一大难点,拓展“首贷”

      规模有利于延伸普惠金融覆盖范围,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并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因缺信用、缺数据等问题难以获得信贷支持的现象,从而实现良性循环。二是要差异化实现精准投放。《通知》要求大中型银行对业务基础薄弱的一级分行加大督导帮扶力度,对辖内相对落后地区倾斜投放,压实帮扶当地小微企业的责任。这就要求大中小银行利用自身体制机制、产品服务能力、资金和人力、品牌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向小微企业融资的“空白地带”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助力提升普惠金融整体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对科创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通知》强调要重点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同时提出要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加大对科创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既是助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更是因势而变挖掘新兴增长点的重要抓手。科创型小微企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特点,亟需商业银行加大产品创新和产业研究力度,通过探索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科创型小微企业成长壮大,从而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第三,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中要加强科技赋能。《通知》强调要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和信用信息资源,增强“能贷会贷”服务能力。2020 年疫情催化了金融服务的全流程探索,贷前调查、贷后管理等业务流程都开始探索线上化服务,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建设不断加快,科技应用将助力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能力。下一步,商业银行应持续加强科技赋能,将科技与金融服务充分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一是要利用数据信息提升风控水平。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挖掘、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数据,提升数据标准化水平,积极探索与公共数据、商业数据和同业数据的合作共享,同时不断提升内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水平,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防控能力。二是要增强供应链金融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充分挖掘供应链内上下游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等,通过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提升供应链融资服务效率。

      加强与重点产业领域的核心企业合作,共同搭建并不断完善供应链融资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帮助核心企业打通产业链内上下游环节。三是提升线上化、场景化金融服务效率。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快”等融资需求特点,利用线上化服务平台,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和贷后管理水平。依托农业生产、消费等场景,为不同经营主体提供针对性、差异化金融服务,弥补小微企业缺渠道、缺信用等融资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