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专题报告:碳中和”下的投资图谱

类别:策略 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邓利军/邢妍姝/何盛 日期:2021-02-25

  报告摘要:

      政策层持续推进, 碳中和或具备五年规划级别的战略地位。今年2 月19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在政策层面再提碳中和,2020 年9 月后相关政策与规划密集推出。碳中和与双循环格局紧密相关,当下海内外的环境也决定了碳中和势在必行。一方面,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亟需改善,能源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海外碳中和进程快于我国,积极推进可以提前占据有利阵地。我们预计碳中和大概率会在十四五正式文件中再成政策重点,具备战略地位。

      火电、化工、钢铁、交运等行业是当下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供需两端需共同发力才能实现碳中和。目前能源、工业、和交运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排放量中占比超80%。微观口径上,我们统计了A 股上市公司中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公司(2019 年共122 家),并以单位营收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衡量行业碳排放强度的标准,可以看到化工、电力及公用事业、钢铁、轻工、交运排名最靠前。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四大革命+一个合作或是实现碳中和可能的途径。整体来看,产业层面需要供需两端同时发力。

      高碳排放行业或迎新一轮“供给侧改革”。高碳排放行业正处于盈利恢复带动投资上行的阶段,但当下碳中和的实施可能会改变这一进程。参考“供给侧改革”期间周期资源品行业一度出现产能集中度上行,带动龙头公司毛利改善,股票涨幅显著,本轮碳中和带来的影响或类似。一方面,资源品和原材料如煤炭、石油、钢铁、火电等行业作为受到碳中和直接约束的行业,后续的下游需求空间将受到限制,因此只有产业内的龙头公司依靠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才能继续立足,龙头溢价将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化工、机械、交运、汽车等行业主要作为需求方参与到碳中和框架,其投资周期受到影响小于资源品,但产业升级、节能技术、新能源替代等或成为后续的趋势。

      碳中和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逻辑进一步得到强化,海内外共振下需求端的新能源车景气度得到保障。过去十年可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经济效益基础得到保障。气候雄心峰会更是给出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明确指引为至少12 亿千瓦,预计2021 年-2030 年国内光伏、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将分别达127GW、48GW,年均复合增长将分别达17.95%、10.16%,行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而风电光伏的扩容也将带动储能设施的发展空间。交通运输的碳排放控制只能通过增加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方式实现,国内新能源车补贴延长至2022 年,海外方面欧洲各国政策补贴加大,且碳排放新规趋于严格,海内外共振下新能源汽车作为碳中和背景下需求端的重要产业,景气度将得到保障。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经济修复、政策出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