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董事会脉动(第三期)

类别:行业 机构: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员:—— 日期:2021-02-24

  央行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

      2020年初,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央行在春节假期后开展了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维护市场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至3月底,疫情开始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恢复,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市场利率有所上涨,央行开始退出宽松政策,此后央行货币政策开始回归正常化。

      从全年来看,人民银行通过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实体经济提供了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累计推出9万多亿元货币政策支持措施;遵循经济规律,分层次、有梯度地出台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货币政策目标顺利实现,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展望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会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灵活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受疫情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面临诸多挑战资金端:一般性存款总量下滑,同业负债依赖性较高的中小银行受影响较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的资金周转需求增加,商业银行的一般性存款,特别是对公存款呈现下滑状态。尽管银行纷纷采取措施稳定零售存款,但是一般性存款总量的下滑使流动性监管指标承压,特别是对同业负债依赖性较高的中小银行影响更大。

      中小银行的存款类负债稳定性较差,主要以单位存款和活期存款为主,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部分中小银行的网点不能正常营业,更加剧影响了其负债来源。同时伴随着银行网点发展“非接触式服务”,大部分客户开始通过互联网、APP等办理银行业务,中小银行面临着既缺少提供营销服务的完善系统,又没有足够有效的手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中小银行的核心存款流失较为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银行为维持负债端的稳定加大了对同业的负债,此次疫情更是加大了中小银行对同业负债的依赖。依赖同业负债可以稳定扩张负债规模,但也加大了中小银行期限错配的风险,导致负债端结构失衡。

      资产端:现金流回笼压力大,但支持企业复产复工的资金需求将逐步增加2020年,在疫情初期,中小企业的日常流水显著低于预期,短期内的清偿能力有所下降,尤其是餐饮、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这类企业的现金流减少,相关贷款出现预期或展期等情形,削弱银行的现金流回笼能力,冲击银行的资产质量。

      随着企业抗击疫情以及复产复工的需要,贷款需求将逐步回升,短期资金需求压力较大,同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能力提出挑战,如增加灵活的授信支持、信贷重组、调整还款期限以及征信保护等。在疫情后期“六稳”、“六保”的政策要求下,银行业持续加大对公贷款的投放力度,对公贷款规模呈现逆势增长趋势,但对公业务资产质量仍面临极大压力。

      从行业来看,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消费和服务行业受影响的严重程度首当其冲,同时由于疫情初期的延迟复工、交通封锁以及需求萎缩等原因,像制造业、房地产企业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其中中小企业受影响更甚。潜在风险客户受疫情影响将加剧资金紧张和风险化解难度,加速风险暴露。

      在零售方面,随着新一轮疫情影响,部分行业的人员收入可能减少,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其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能力下降。

      流动性风险管理:“重盈利性,轻流动性”的商业银行将面临考验长期以来,部分商业银行注重规模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将“盈利性”摆在首要位置,忽视“流动性”,最终为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埋下隐患。疫情面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势必率先暴露:

      粗放式管理,缺失系统性。很多中小银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尚处在粗线条的管理模式下,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缺乏有效的系统化支撑。在危机面前,缺失系统支撑,无法第一时间准确分析客户行为、流动性的缺口变化,不能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有效预测与分析,无法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动态、全程的有效监控。

      危机意识不强,应对能力有限。在危机发生前,缺失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无法及时识别风险,消除流动性风险隐患;在危机发生后,处理危机的手段和能力有限,主要表现为:

      一是流动性应急能力薄弱,错失危机处理的最佳窗口期;二是处理危机的手段和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同业负债融资,缺失一揽子解决方案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疫情下商业银行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强化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测算商业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时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商业银行融资能力带来的负面影响,预测在极端经济情景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进而对流动性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做出针对性的经营政策调整,采取必要措施预防流动性风险。流动性压力测试需要检验银行承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揭示流动性风险状况、检查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为加强流动性管理提供依据。

      我们建议除监管指定压力情景外,商业银行应关注内部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情景设计,有助于银行深刻理解并预测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其整体性流动性风险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

      回溯分析疫情中各项资产负债所涉及的流动性相关风险因子承压情况,更新相关压力参数及阈值,例如:资产违约率、贷款续作率、存款流失率等,丰富自身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情景库,纳入定期/不定期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分析工作。

      回溯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应急管理是指通过对所发生过的流动性风险应急事件的总结,识别流动性预警指标,制定应急预案,事先规划在发生临时性和长期性危机的情况下,本机构如何优化融资渠道和动用优质流动性资产以应对融资需求。

      我们建议商业银行应关注现有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储备情况,开展多种情景下融资能力的评估测算,考虑融资成本、资金市场环境、流动性监管指标约束等因素,运用科学计算工具制定缓释策略。回溯疫情期间流动性预警指标的变化情况,更新应急预警情景,总结各业务经营部门及管理部门在本次疫情中的应对经验,完善自身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和应对方案,完善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提升动态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资产负债结构管理是指在确定资产负债金额、结构和期限时,需要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加强融资来源的稳定性,注重资产投放的金额、节奏、结构安排与负债的匹配。通过动态现金流预测的方式,将可能产生的末来现金流按照一定方法分别计入按日、按周、按月统计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计算现金流期限错配净额。

      本次疫情打乱了机构原有的资产投放安排,预计在全面复工后因疫情暂停的各项需求将明显回升,在资产端产生较大规模的流动性需求,不确定因素增加。我们建议商业银行应树立动态管理意识,在现金流预测过程中,量化资产负债业务调整、纳税申报期限延长等特殊举措对现金流的影响,根据现金流测算结构,合理安排融资计划。充分分析对一般性存款下滑的影响,制定通过其他负债工具补充资金来源的计划,根据负债的可获得性调整资产投放进度,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目标,持续关注对2020年经营预算的影响,并实施动态调整,确保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对贷款、存款等受疫情影响业务的静态现金流进行迅速调整、临时性的情景模拟、影响分析和压力测试等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管理诉求,凸显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等基础支撑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商业银行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细心系统建设,实现精细化的动态流动性风险计量,支持根据管理决策需要产出现金流计量及预测结果、内部管理报表,支撑灵活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分析,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及精确性,充分满足商业银行在“黑天鹅”事件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