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1月宏观数据点评:经济恢复由政策驱动向内生动能转换

类别:宏观 机构:湖南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员:胡文艳/李沫 日期:2020-12-16

  核心观点:

      从经济恢复动能看,11月当月政策敏感型需求基建、房地产投资稳中有降,但经济内生动能出口、消费、制造业投资均出现明显回升,表明经济增长动能正由政策驱动向内生动能转换,预计四季度经济将加快向潜在增速回归,全年有望实现2.1%左右的正增长。

      摘要:

      工业增加值:出口带动作用显著,装备制造业是生产走强主因。11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较上月加快0.1 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高于去年同期值。其中,受益制造业投资与机电产品出口大幅改善,中游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快于全部工业4.4 个百分点,是工业生产保持强劲的最主要支撑;此外,外企增加值增速升至8.3%的高位,也进一步验证了出口对工业生产的带动作用明显。但政策退潮下,本月上游原材料制造业生产有所放缓;消费修复偏弱,对下游消费品制造业生产的拉动作用亦有待加强。

      结构上,高技术制造业生产维持较快增长,1-11 月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3.5 个百分点,新旧动能转换仍在加快。

      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四季度增长6.0%左右,全年GDP 约增长2.1%。

      一是服务业恢复和居民收入回升支撑消费继续回升无悬念;二是制造业接棒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向上恢复势头不变;三是海外疫情反弹下“中国生产、全球消费”的模式得以延续,全年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速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

      消费:汽车、通讯等升级品类支撑社零继续改善,但全面恢复仍需时日。11月份社零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月继续提高0.7 百分点,但增幅连续两个月放缓,消费恢复情况仍不及市场预期。其中,受益双十一促销叠加刺激政策加码,汽车消费连续五个月双位数增长,通讯器材、化妆品等其他升级类消费增速均在20%以上,是本月社零改善的主要支撑;但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居民外出就餐意愿下降,餐饮收入增速再度转负对消费形成重大拖累;此外,代表低收入群体消费的限额以下消费增速放缓,也不利于消费全面改善。预计在服务业回暖、低收入群体收入回升和促消费政策加码的共同影响下,消费继续渐进改善无悬念,但疫情未退、居民收入弱修复、房地产挤占效应犹存,但消费全面修复至疫前水平仍需时日。

      投资: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一是在国内消费需求回暖、出口订单增多、政策效果显现、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11 月制造业投资增长12.5%,较上月大幅提高8.8%。预计在企业盈利改善和政策支持加码的叠加作用下,制造业投资增速降幅将继续收窄,但年内难以转正。二是在优质项目缺乏、财政资金分流以及地方财政紧约束的叠加影响下,1-11 月基建投资增速依然低位运行,低于年初一致预期。预计随着经济修复动能切换至内生动能,基建逆周期必要性降低,且地方财政“六保”、“六稳”压力依然较大,基建投资大概率继续平稳运行,难有大幅上涨。三是年内房地产投资增速处于“爬坡见顶”、稳中趋缓阶段,全年增速低于去年水平。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预计未来在房地产政策边际收紧、房企融资“三道红线”、市场流动性边际趋紧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边际趋缓。

      政策展望:货币“缓退坡”,财政重民生。随着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国内经济“爬坡”与政策“退坡”格局延续。预计流动性“紧平衡”、政策缓退坡已成货币政策主基调,降息降准均难现,结构性政策担重任,更强调资金精准直达实体经济。财政方面,随着经济动能由“逆周期”切换至“顺周期”,未来财政政策大概率边际退出。预计明年官方赤字率调降至3%左右,同时不再发行特别国债,专项债券额度也收缩至疫情前水平,但财政支出结构将向制造业和民生领域倾斜,整体财政对实体的支撑力度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