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点评:出口链改善下 被忽视的那些信息

类别:宏观 机构: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张蓉蓉/徐骥 日期:2020-09-24

近几月,我国出口增速改善明显,市场对出口链的关注明显升温。本文提示,理性看待出口改善,“替代效应”的衰减可能会约束出口进一步改善的弹性。

    一问:“替代效应”支持中国出口,程度几何?

    中国对海外产能的“替代效应”,拉动2 季度出口增速或超20 个百分点、是出口“韧性”的重要支持。2020 年2 季度,海外主要经济体进口深跌(-23%),从中国进口却逆势增长、带动中国出口重回正增(0.1%),与中国产能的“替代效应”

    密切相关。2 季度,中国在欧美日韩、东盟、金砖中的进口份额,较近年同期大幅抬升4 个百分点,占中国对其出口金额的30%、拉动增速或超20 个百分点。

    “替代效应”带来的中国商品需求,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广泛存在,以欧洲最为明显。2 季度,中国在欧盟的进口份额高出近年同期4.5 个百分点,对应“替代效应”拉动中国对欧出口增速约40 个百分点、总出口增速14 个百分点。较强的“替代效应”支持下,中国对欧出口2 季度高增11%。同时,中国在美国、东盟、韩国等的“替代效应”,分别贡献2 季度出口增速1.8、1.3 和1.3 个百分点。

    二问:中国出口“替代”了哪些国家、什么商品?

    中国出口主要“替代”的是,德国等欧洲国家、墨西哥等北美国家、印度等个别亚洲国家。2020 年2 季度,海外主要经济体进口来源国中,德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占比分别较近年同期下降1.1、1.0 和0.7 个百分点,被“替代”明显;挪威、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占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此外,印度和日本份额,也分别下降0.2 和0.1 个百分点。这类国家,前期疫情较为严重,对产能形成压制。

    中国“替代效应”最为明显的商品,除了防疫物资和电子消费品外,多分布在德、墨“缺位”的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等领域。2 季度,我国防疫物资、手机在主要国家的进口份额分别上升约9、5 个百分点。此外,由于德、墨等“被替代国”,多为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化工品等的重要出口国,我国这类商品的海外份额均抬升4 个百分点以上。相较之下,服装鞋靴等并未表现出明显“替代效应”。

    三问:什么情况下,“替代效应”可能大幅衰减?

    6 月以来,伴随部分国家开启复产复工,“替代效应”对出口的支持开始减弱。欧洲部分国家疫情防控效果较好、5 月开启复工,北美和其他地区国家,也多在6月前后开启修复。海外产能修复下,7 月中国在美日韩进口中的占比较5 月已下降约2 个百分点、对向美日韩出口当月同比增速的拉动从20 个百分点降至约10个百分点。“需求修复”下,“替代效应”的变化会影响总出口改善的空间和弹性。

    短期来看,复工能否继续推进、与疫情情况直接相关;中期而言,疫苗研发进度、产能等,或是影响“替代效应”衰减的核心变量。7 月以来,多国疫情出现反弹,其中北美加拿大、欧洲德国和比利时等新增病例再次攀升,法国出现二次高峰;此外,墨西哥新增病例仍处高位、印度疫情继续恶化。短期来看,疫情不确定性或扰动“被替代国”复工进度;中期而言,疫苗研发进度和产能或将是关键变量。

    风险提示:国内外宏观经济或监管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疫情出现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