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300070):战略调整初显成效 看好污水资源化市场空间

类别:创业板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万炜/高兴/任佳玮 日期:2020-08-18

  事件

      碧水源发布2020 年半年度报告

      碧水源发布2020 年半年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54亿元,同比下降8.5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6 亿元,同比增长311.31%。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每股收益0.0335 元,加权平均ROE 为0.53%,同比上升0.39 个百分点。

      简评

      业务重心调整初显成效,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2019 年以来,公司的业务重点逐步回归至以高科技膜为核心的轻资产业务上,并逐步收缩PPP 项目规模以及低毛利的市政工程业务。从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来看,公司业务重心调整已初显成效,环保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47%,达到25.39 亿元,市政工程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5.57%,同时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33.65%,同比提升5.42 个百分点。另外,公司今年上半年新增的60 个订单全部采用轻资产的EPC 模式,对应金额达到16.58 亿元。

      截至6 月底,公司EPC 订单未确认收入金额为110.3 亿元,为其未来的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资入主有望打开公司水处理业务成长空间

      今年3 月,公司发布公告称中国城乡拟以7.72 元/股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4.81 亿股,并且定增完成前,公司三位股东将部分表决权(对应股权占比13.4%)委托给中国城乡及其一致行动人。

      目前,中国城乡已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实控人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我们认为,中国城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后,一方面公司可以依托其国资背景获取更低成本的融资,另一方面中国城乡作为中交集团发展水处理业务的重要平台,未来能够持续为公司导入优质项目资源。

      技术优势明显,国内污水资源化市场空间广阔

      目前我国面临一定的区域性、水质性缺水,尤其是华北区域缺水问题较为严重,我们判断污水资源化有望成为政策推动的重点。

      公司的“MBR+DF”工艺可以直接将污水处理为地表水II 类或III类的高品质再生水,为国家在解决水环境与水资源短缺问题上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目前,公司不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以进一步提升设备的出水水质,降低运行成本,如公司研发的阵列平板膜可以降低MBR 运行能耗,并且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并应用于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我们判断公司未来有望在污水资源化领域大有作为。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公司作为技术优势明显的膜法水处理龙头,在经历了18 年的低谷期后及时调整战略,业务重心重新回到以高科技膜为核心的轻资产业务模式上来,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中国城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后,一方面将在融资端上对公司给予一定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够依托其国资背景持续为公司导入项目资源。我们预计,2020-2022 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2.63 亿元、169.84 亿元、198.04 亿元,归母净利润16.46 亿元、20.68亿元、25.02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52 元、0.65 元、0.79 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污水资源化政策出台不达预期;公司融资成本上升;现有PPP 项目建设进度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