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定期报告:动力煤价回归绿色区间 看好高分红、低估值标的

类别:行业 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俊松/王瀚 日期:2020-05-24

  核心观点:上周,煤炭板块下跌1.2%,沪深300 指数下跌2.6%,煤炭板块表现强于大盘。动力煤:当前港口库存大幅下降,上游发运不足造成港口资源紧张,部分优质煤供不应求。需求方面,复工复产进程加快叠加南方高温气候使得六大电厂日耗持续攀升,本周动力煤价格强劲上涨回归绿色区间,后续价格有望继续上涨。炼焦煤:目前焦炭价格第二轮提涨落地,焦企利润有所修复,提振对焦煤的采购意愿。但库存方面,下游焦煤库存继续累积,对焦煤价格形成一定利空。短期焦煤价格预计继续偏弱势运行。

      焦炭:当前下游钢企开工率仍在高位,焦企订单、发货良好,出货顺畅。

      受到压减焦炭政策影响,主产地山东和山西均有限产情况出现,供给存在一定收缩。因此预计焦炭价格短期有望继续偏强运行。投资策略:动力煤价回归绿色区间,看好高分红、低估值标的。本周下游日耗继续攀升,六大电厂煤炭库存和可用天数持续大幅下滑。受到需求回升以及库存去化影响,本周秦港5500K 价格顺利回到绿色区间。从中期维度看,我们一直强调煤价已经进入新常态区间,价格波动性会减弱,未来几年大致区间就位于500-600 之间,煤价的趋势性上涨需要经济进入上行期且库存处于较低位置。目前经济周期位置大致处于2017 年下行周期以来的尾部区域,经济压力最大时期已过并进入U 型复苏底部,PMI 连续三月显示经济在受疫情影响后恢复良好。本周两会召开,总理在会上提出20 年要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融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赤字规模同比增加1 万亿,显示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后续均有望继续加大马力。在通胀预期不构成较大压力、政策持续宽松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未来高分红、低估值的品种将能率先享受估值的溢价。推荐股息率前三名的:中国神华、盘江股份、平煤股份,同时建议关注股息率较为优秀的淮北矿业、兖州煤业、恒源煤电、露天煤业、陕西煤业等。

    行业要闻回顾:(1)4 月伊金霍洛旗全旗生产原煤增幅4%;(2)国家能源局指出煤电油气日消费逐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3)1-4 月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同比增长6.4%;(4)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三期工程先期工程通过验收。

    动力煤:需求提升&库存下降、动力煤价强劲上涨。(1)截至05 月20日,环渤海动力煤指数为528.00 元/吨,周环比上涨2 元/吨。截至05 月22 日,5500 大卡山西优混价格538.00 元/吨,周环比上涨52 元/吨。(2)截至05 月21 日,纽卡斯尔动力煤价格为53.24 美元/吨,周环比上涨5.66%。截至05 月22 日,国内-进口煤价差为130.40 元/吨,周环比上升27.34%。(3)截至05 月22 日,秦皇岛港煤炭铁路调入量37.70 万吨,周环比上升1.5 万吨;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34.70 万吨,周环比下降2 万吨。(4)截至05 月22 日,六大电厂日耗煤67.54 万吨/天,周环比上升1.55 万吨/天。(5)截至05 月22 日,秦皇岛港库存389.00 万吨,周环比下降47.50 万吨;截至05 月22 日,六大电厂库存总量为1416.00 吨,周环比下降55.55 万吨。

    焦煤:下游库存环比上升、产地价格稳中有跌。(1)截至05 月22 日,京唐港山西产主焦煤库提价(含税)为1440 元/吨,周环比持平。(2)截至05 月19 日,峰景矿硬焦煤价格126.50 美元/吨,周环比上涨2.43%;低挥发喷吹煤价格76.00 美元/吨,周环比上涨1.33%。(3)截止05 月22 日,京唐港库存315 万吨,周环比下降30 万吨;国内独立焦化厂(100家)炼焦煤总库存683.70 万吨,周环比上升14.36 万吨;国内样本钢厂(110 家)炼焦煤总库存767.27 万吨,周环比上升6.73 万吨。

    焦炭:焦化厂&钢厂库存下降、焦炭价格环比上涨。(1)截至05 月22日,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为1750 元/吨,周环比上涨50 元/吨。(2)截至05 月22 日,吨焦毛利为126 元/吨,周环比上升46 元/吨。(3)截至05 月22 日,国内独立焦化厂(100 家)焦炉生产率77.16%,周环比下降3.33pct。(4)截至05 月22 日,全国高炉开工率70.44%,周环比持平。(5)截至05 月22 日,国内样本钢厂(110 家)焦炭库存464.83 万吨,周环比下降3.52 万吨;三类焦化企业(产能<100 万吨;产能100-200万吨;产能>200 万吨)焦炭总库存56.89 万吨,周环比下降7.45 万吨。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政策调控力度过大;可再生能源替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