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专题研究:行业红利加速释放 出口格局初步成型 进口仍处起步阶段

类别:行业 机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妤/刘义/王孜 日期:2015-10-12

本文要点

    本文对跨境出口电商和进口电商的发展情况和行业格局进行了梳理,从“商品端--供需匹配--渠道端”三个维度构建了跨境电商评价体系,并对进出口平台及自营类代表企业进行简析。目前出口电商仍处于上升阶段,龙头格局初步成型,领先企业可享受行业红利及份额集中趋势;而进口电商仍处于起步阶段,竞争激烈且核心品类重合度较高,龙头格局尚未成型,自营类后进者仍有较大差异化机会。推荐高增长/高盈利/积极打造“跨境电商综合生态圈”的稀缺标的跨境通。

    出口电商仍处于上升阶段,平台和自营模式龙头格局已初步成型,但行业集中度仍较低。政策红利/性价比/资本等驱动出口电商快速发展(14年交易额约3.5万亿/占比90%+),并且仍处于上升阶段(未来几年增速20%+),模式以2B为主但2C增速更高,品类以3C和服饰为主。平台和自营两大模式龙头格局已初步成型(前者以速卖通/eBay/amazon为代表,后者以环球和兰亭为代表),但行业集中度仍较低,后进者在平台领域机会不大,但在自营领域依托差异化品类仍有机会。

    进口电商尚处于起步阶段,竞争激烈且核心品类重合度较高,龙头格局尚未成型,自营类后进者仍有较大机会。价格/品质/政策/资本等驱动进口电商快速发展(14年交易额近6000亿),以服饰/母婴/化妆品为主,未来几年增速30%+(2C口径增速更高)。平台代表企业为天猫国际/洋码头,自营代表企业为聚美/蜜芽等,大多企业上线时间不长且规模不大,资本快速涌入致竞争激烈,核心品类重合度较高,龙头格局尚未成型;先发平台已有一定优势(尤其流量端),后进者机会不大,而自营类后进者仍有较大机会。

    平台和自营类在“商品端(供应链)--供需匹配(转换率)--渠道端(流量)”三大核心环节各有优劣,“量/价/利/费”是盈利模式的主要变量。平台类电商品类丰富,但保真保质和价格体系控制有难度,自营类电商对商品的掌控能力更强,关键在于核心品类选择及议价能力;自营类电商较平台类的用户体验更好,包括产品性价比/物流配送/客服质量等;平台类电商流量来源广泛,优势在于流量数量,自营类电商对特定品类精耕细作,优势在于流量质量。量(流量/转换率/频率)&价(品类/连带率)&利(品类/议价)&费(流量结构/内部控制)是盈利模式的主要变量。

    推荐高增长、高盈利、积极打造“跨境电商综合生态圈”的稀缺标的跨境通(002640.SZ)。1)高增长:公司已在出口自营B2C领域建立起较为领先的竞争优势,在行业高增长背景下,业绩持续兑现高增长;2)高盈利:独特的营销模式及低调务实的管理风格导致盈利能力显著领先于竞品;3)打造跨境电商综合生态圈:在B2B+B2C/进口+出口/平台+自营/运营+服务等领域战略布局,有望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尤其进口业务有助于公司继续快速做大规模;4)稀缺标的:A股唯一的纯正跨境电商标的。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超预期,行邮税等行业政策调整的风险,商品质量问题引发品牌声誉受损的风险;跨境通11月11日小非解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