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中国是否存在“过早去工业化”的风险:如何理解“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新提法

类别:宏观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钟正生/张璐 日期:2021-01-21

  “十四五”规划首提“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回顾“十五”规划以来的历次五年规划,除“十四五”以外,均未提及“比重”,而多涉及“结构”,此次提及“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个标志性事件。这主要应与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比重有所回落,由此滋生对“过早去工业化”的担忧,以及外部贸易和科技纷争的不确定性下,需要进一步夯实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和基础相关。

    2、中国工业份额回落时点偏早。美国、日本实际工业增加值份额开始筑顶回落时,人均GDP 较高,后续份额亦保持相对稳定,并未出现大幅回落。

      韩国这一份额甚至还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开始回落时,人均GDP 偏低,存在一定过早“去工业化”的嫌疑。此外,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的角度看,中国“去工业化”进程中的需求支撑显得不足。从对外贸易角度看,我国部分行业制造业份额被蚕食的趋势可能难以逆转。

    3、制造业份额过早下降可能带来不利影响:1)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2)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3)加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失衡。

    4、韩国维持较高制造业占比的经验值得借鉴。近年来韩国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在29%左右,甚至略有上升趋势:1)20 世纪90 年代后,韩国消费对制造业生产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逐步凸显;3)韩国制造业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有助于抢占全球制造业份额。

    5、影响中国“去工业化”的两个变量正在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一些“慢变量”依然存在:1)随着中国低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有可能继续被动失去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份额;2)“逆全球化”和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回流继续演绎。一些“快变量”正在显效:1)政策层面不再过分强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升级;2)深入推进要素市场改革、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望促进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市、向制造业转移;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成阶段性成果,未来将和需求侧管理相配合,以消费升级促制造升级空间广阔。

    6、看好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这可以从五条主线来理解:1)疫后复苏中工业制造业韧性更强;2)制造业投资有望上个台阶;3)抑制制造业投资的因素被“纠偏”;4)需求侧改革促进制造业升级;5)双循环格局下建设制造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