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金融数据点评:地方债发力助推社融上升 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延续宽松

类别:宏观 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李路易/王秋凤 日期:2020-02-26

地方债发行提前,社融大幅回升对抗疫情冲击。1 月份由于地方债提前发行,新增社融规模再创新高,达5.07 万亿元,较上月多增2.97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3909 亿元。其中,在疫情冲击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为3.5 万亿元,较上月多增2.4 万亿元,仅较去年同期少增768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降准1 个百分点,今年降准0.5 个百分点,力度小于去年。新增表外融资1809 亿元,较上月多增3265 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623 亿元: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1403 亿元,较上月多增452 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384 亿元,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冲量导致基数过高,是表外融资的主要拖累项,新增委托贷款与新增信托贷款均较去年同期与上月有所好转。

    新增直接融资4474 亿元,较上月多增1416 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644 亿元;新增直接融资同比少增主要是由于今年春节前置,股票与债券发行节奏后移;1 月31 日,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指出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公司信用类债券建立注册发行“绿色通道”,随后明确了“疫情防控债”

    这一类型。虽然疫情对债券市场融资带来不便,但防控债的发行也将给直接融资带来一定支撑。继2019 年11 月下达专项债1 万亿后,2020 年2月再下达一般债5580 亿(包括1 月份额度),专项债2900 亿;在地方政府债发行提前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7613 亿元,较上月多增3875亿元,同比多增5913 亿元;在表内和表外融资同比均少增的背景下,是带动新增社融较去年同期多增的主要力量。虽然1 月份新增表内表外融资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一方面是由于2019 年同期宽信用政策力度较大,导致基数过大,2020 年1 月份央行虽有降准,但力度小于去年同期;另一方面今年春节前置对新增社融有一定的拖累。不过央行通过逆回购积极补充流动性,所以新增表内表外融资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此外疫情大规模爆发处于月末,后续应对疫情的政策并未能在1 月份完全显现,2 月份新增社融同比或将延续上升趋势。所以整体来看,1 月份的新增社融仍延续着宽松的趋势。

    春节因素叠加疫情冲击,M1 显著回落。M2 增速为8.4%,较上月小幅回落0.3 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M1 零增长,增速较上月回落4.4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0.4 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为8.4%,较上月扩大3.9 个百分点。M1 的回落主要是由于春节前置,企业发放工资以及结账前置,导致新增企业存款同比大幅回落;此外1 月末的疫情冲击也将在短期内对企业存款产生一定的冲击,打断了企业投资的进程,当前企业的现金流更多用于维持企业的存续,后续M1 增速或继续低位徘徊。

    疫情对1 月份信贷结构冲击有限,后续影响将显现。1 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49 万亿元,较上月多增2.41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768 亿元。居民户贷款增加6841 亿元,较上月少增118 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3557 亿元;其中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加7491 亿元,较上月多增2667 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522 亿元;居民户短期贷款较上月少增2784 亿元至-1149 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4079 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新增2.86 万亿元,较上月大幅多增2.43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800 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新增1.66 万亿元,较上月多增1.26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60 亿元;短期贷款增加7699 亿元,较上月增加7664 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780 亿元。从内部结构来看,由于春节期间多数企业都已经停工,疫情爆发对企业新增贷款影响有限;但疫情导致居民出行和聚集行为受限,影响居民消费,对居民短期贷款有一定的影响;2019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落实因城施策”,春节前部分城市楼市交易活跃度有所上升,在此背景下,楼市有所回暖,居民中长期贷款回升。从整体来看,因为疫情冲击在1 月下旬,未对1 月信贷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不过在复工的延期情况下,企业业务收入受限,为了维持企业的存续,仍需承担一定的成本,企业的现金流面临较大的压力,对贷款的需求将大幅提高。在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的情况下,预计后续企业贷款将有所上升。同时,由于居民活动频率大幅降低,居民购房以及消费需求均有所回落,居民户贷款后续或出现显著回落。

    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自疫情爆发以来,各地多采取人流管控措施、企业多采取复工延期或家中办公措施,对交通行业、服务行业及工业生产短期内均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短期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在所难免。为了应对疫情产生的冲击,中央和地方均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应对疫情的冲击。2 月1 日央行联合四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表示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2 月3 日,央行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10BP,17 日MLF 操作利率跟降10BP。央行发布《2019 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大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2 月12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指出,“要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好各地疫情防控资金需要。要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2 月2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了疫情中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综合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方向在疫情冲击下将继续边际宽松,M2 同比或稳中有升,社融走势仍需关注实体经济的恢复情况,大概率同样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从信贷结构上来看,各部门对企业的支持将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贷款或将有所回升,但居民消费购房需求均低迷背景下,短期内居民贷款或将显著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