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财政数据点评:开年财政的四个特征和启示

类别:宏观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高拓 日期:2025-03-26

  事 项

      1-2 月广义财政收入同比-2.9%,12 月同比14%;1-2 月广义财政支出同比2.9%,12 月同比10.6%。

      主要观点

      开年财政出现了四个典型特征,对应四个启示:

      一是“低收入”——或强化全年“科技股友好型”财政;二是“高赤字”——财政主观发力意愿仍强;

      三是“中支出”——财政客观力度有限,重点保障科技民生,基建受挤压;四是赤字债快、专项债慢——开年财政偏向支持消费,二季度或加码投资。

      一、开年“低收入”——或强化全年“科技股友好型”财政根据预算,今年的财政组合或是“高赤字、低收入、中支出”,前者保护动物精神(风偏)、后者保护科技股相对收益,指向全年或是“科技股友好型”财政。

      一是公共财政收入罕见开年负增(-1.6%,预算目标为0.1%),一次性因素和持续性因素交织:据财政部,一次性因素:“主要受部分中央金融企业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入库较去年同期减少等一次性因素影响”;持续性因素:《2024 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提到“国内需求不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等因素制约”。

      二是二本账收入开年降幅达双位数(-10.7%),和预算收入目标(0.7%)差距较大,主要是卖地收入持续低迷(-15.7%,与去年全年降幅基本持平)。

      后续,若收入端持续承压,或倒逼增量政策,进一步推升“高赤字”、兜底“中支出”,从而强化全年“科技股友好型”财政(对应蓝部长此前提到的“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中央财政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二、首现“双赤字”——财政主观发力意愿仍强一是近30 年来首次的开年狭义赤字:1-2 月即录得公共财政赤字(1240 亿,2017 年以来均等到3 月(季末支出大月)才录得,此前年份更晚)。

      二是近年最高的开年广义赤字:1-2 月录得高达6217 亿广义财政赤字(近年仅2020、2023、2024 年1-2 月录得广义财政赤字,分别为2309 亿、784 亿、3113 亿)。

      狭义、广义“双赤字”的格局,表明开年财政延续了去年“926”以来的主观发力意愿,或持续支撑风险偏好。

      作为验证,观察到去年10 月以来地方能动性持续增强,反映在大省预算外持续扩张:2024 年全年,6 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在10 月前均处于预算外收缩(城投债、非城投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同比为负);10~12 月,随着化债额度快速落地,大省时隔一年重回预算外扩张(城投债、非城投国企信用债净融资同比转正);伴随开年新一轮化债额度快速落地,今年1 月大省预算外短暂转收缩后,2 月重回扩张,反映地方能动性仍在增强。

      三、勉力“中支出”——财政客观力度有限,重点保障科技民生,基建受挤压“低收入”和“高赤字”的结果,是勉力的“中支出”(广义财政支出增速2.9%,略高于去年全年2.7%)。

      从支出结构(一本账)看,开年重点保障科技(+10.6%)、民生(社保就业+6.7%,教育+7.7%),基建类支出受挤压(城乡社区-6.6%,农林水-10.5%);这也反映了全年分项支出安排:科技(+8.3%)、民生(社保就业+5.9%,教育+6.1%)预算安排增速明显高于名义GDP 增速,而基建类增速仅安排约1%。近期呼和浩特等地育儿补贴政策较超市场预期,也侧面反映了今年地方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资金或较充足。

      四、赤字债快、专项债慢——开年财政偏向支持消费,二季度或加码投资赤字债和非赤字债(新增专项债、特别国债)的节奏差,可以反映财政支持消费、投资的相对强度变化:

      一本账的赤字债券(国债净融资和新增一般债)偏向支持消费:其用于补充一本账收支缺口,一本账支出主要用于民生(社保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等);二本账的非赤字债(新增专项债特别国债)偏向支持投资: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基建(约60%),特别国债也以“两重”项目为主(占超长期特别国债62%,今年尚未发行)。

      开年,赤字债券发行较快——开年财政偏向支持消费:截至3 月24 日,已知今年Q1 国债净融资近1.5 万亿,完成全年进度30.2%,为近年同期最高(2019~2024 年Q1 分别为-0.4%、5.1%、3.8%、-0.9%、7.2%、14.4%),加总一般债测算的整体赤字进度,达30.9%,也为近年同期最高(2019~2024 年Q1分别为18.1%、16%、3.2%、7.1%、12.5%、17%)。

      作为对比,开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较慢(特别国债尚未发行)——二季度财政或加码投资,带动更多实物量形成:截至3 月24 日,已知今年Q1 新增专项债发行8281 亿,完成全年进度18.4%,仅略高于去年同期(2019~2024 年Q1 分别为31%、30.1%、0.7%、32.1%、33.4%、15.9%),广西、厦门等19 地已披露4 月/Q2 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1914 亿/5973 亿,高于去年同期19 地实际发行的529 亿/3993 亿(后续计划可能持续增加)。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为主)二季度有望启动发行,带动更多实物量形成。

      五、1-2 月财政数据点评

      收入端:开年罕见负增,铁路船舶、计算机等行业税收表现良好支出端:重点保障科技民生,反映全年安排

      广义财政:卖地依旧低迷,赤字新高支撑

      风险提示:后续财政政策超预期,预算与执行存在差异,分析框架、分析所使用的样本区间、样本量存在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