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成药第三批集采拟中选结果点评:降幅略超预期 中成药集采有望提质扩面
本报告导读:
湖北省牵头的全国第三批中成药集采近日开标,降幅较前两批次更为明显,符合中成药特点的集采规则持续完善,预计 2025年中成药集采有望持续提质扩面。
投资要点:
第三批全国中 成药集采开标,降幅略超预期。2024年 12月 30日,湖北省牵头的首批中成药集采接续和全国扩围以及第三批中成药集采开标,两个批次共37 个采购组54 个品种175 个药品,涉及超300亿元的中成药销售市场,最终297 家企业的373 个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5%。仅就第三批集采来看,此次集采规则在降幅上要求更严格,且在强调降幅的同时引入K 值针对价格绝对值调整。根据产品中标价以及公示前最低挂网价粗略计算,第三批次集采最高降幅达97.5%(神威药业-双黄连注射液),平均降幅约68%;而首批和第二批湖北牵头的全国中成药集采最高降幅分别为82.6%/76.8%,平均降幅分别为42.3%/49.4%,相比之下第三批集采降幅更为明显。
此轮集采结果预计将于25 年4 月全国落地实施,根据医疗机构采购金额和本次集采结果测算,全国每年可节省超百亿元。
规则持续摸索完善,有望逐步形成符合中成药特点的集采规则。中成药较化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前在集采中存在诸多难点:①品种多导致集采覆盖难;②独家产品多导致集采议价难;③同名同品规价差较大导致集采竞价难;④集采质量评价难等。2021 年以来,多省市、联盟陆续进行中成药集采探索,在分组、竞价和中选规则上持续完善:①湖北牵头的中成药集采引入针对医疗机构认可度、药企排名、创新能力等相关指标的技术评分;②广东联盟集采引入日均费用,且中标量价挂钩;③山东联盟集采则综合考虑临床需求及质量安全,引入服用总天数占比。多个省市的持续试点探索符合中成药特色的集采规则,目前已有一定成效,后续有望进一步优化。
中成药集采目前仍处早期阶段,提质扩面有望持续推进。2024 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文指出加强集采提质扩面,中成药集采进度24H2以来持续加快:①2024 年9 月,安徽省中成药专项集采启动;②2024年10 月湖北省牵头的全国第三批集采启动并于2024 年12 月底公布拟中选结果;③2024 年12 月广东联盟开展清开灵等中成药集采接续工作。目前中成药集采品种数不足150 种(24 年医保目录内中成药共1336 个),整体尚处早期阶段,预计2025 年集采有望持续提质扩面。
头部中药处方药企业有望获益,OTC 受影响相对较小。集采降低了企业营销成本,有利于挤掉药品流通环节不合理“水分”,提升行业集中度并推动中成药创新发展。我们认为,随着中成药集采提质扩面:①头部处方药企业在集采中有望凭借品牌、规模及成本控制等优势有望获益,并持续强化创新能力;②品牌OTC 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院外渠道优势和品牌效应,短期受集采影响相对较小。推荐标的:云南白药,华润三九。
风险提示:集采进度超预期,降价幅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