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赛道研究(三)化妆品行业简述(上篇):行业蓬勃发展 国潮东风已至

类别:行业 机构: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志刚 日期:2021-08-04

  投资要点

      受制历史因素,我国化妆品产业基础弱于国际水平,目前已在大众市场建立一定竞争实力。近代化妆品产业发端自19 世纪欧洲,发展至今已诞生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等业务覆盖全球的巨头级化妆品集团。而我国化妆品产业自上世纪90 年代才真正兴起,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尚无国产品牌打破高端市场壁垒,本土化妆品集团的品牌矩阵完善度、客群覆盖度与价格带布局均落后于国际水平。因此,深耕大众市场,避免与外资高端品牌直接竞争,寻找化妆品中竞争相对缓和的高成长细分品类,聚焦资源以建立品牌竞争壁垒,是未来我国化妆品产业中较为实际可行的发展路线。近年来伴随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化妆品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本土品牌在大众市场的影响力有所提升,电商渠道+新营销模式成为我国化妆品行业增长新引擎。

      化妆品的需求增长逻辑:消费进阶、品牌升级、品类扩容、需求转向个性化、定制化。化妆品属于价格带极宽、细分品类多,且消费升级路径明确的可选消费品,消费动机主要出于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女性消费者为化妆品支付溢价的意愿处在较高水平。从消费升级具体路径上看,消费者可通过增加消费品类(如由水乳面霜逐步拓展至眼霜、精华、面膜等),或所消费品牌不断升级,逐步提升年消费金额。此外消费者对自身肤质的了解程度不断加强,在选择与肤质契合度更高护肤产品的过程中,品牌方“以成分为卖点”针对性营销,可不断催生新单品、新品牌,进而带动行业需求更迭,推进全行业的需求发展。我们认为消费能力是决定化妆品消费额增速的实际中枢。在可支配收入允许下,未来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有较大提升空间,即化妆品行业中长期的规模扩容速度应略高于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化增速。

      生产端是化妆品产业链运营的基础,品牌与渠道端是化妆品产业链中的核心价值部门。我国化妆品产业链主要原料端、生产端、品牌端、渠道经销端构成,产业链内各环节的价值分布、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格局均存在区别。总体看,化妆品是由品牌与渠道定价的可选消费品类,产业链核心价值集中于品牌端与渠道端,原因在于,化妆品的品牌积淀属于先发优势,直接决定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忠诚度与购买欲望,难以短期复制,是其溢价能力的直接来源。品牌方与渠道方作为产业链核心,具备高话语权,但需负担线上/线下推广费用、线下柜台/店铺店租,把控品牌形象构建与渠道布局,维系用户忠诚度。

      因此,可把品牌方与渠道方视为整个行业的盈利与费用支付重心。同时,生产端决定品牌的研发实力与产品力,化妆品企业通常选择综合型化学品企业或有医研背景的原料厂商作为原料供应方,按照品牌成长周期与产品是否属于核心品类选择代工/自主模式完成产品生产。

      投资建议:化妆品属于价格带极宽、细分品类多,且消费升级路径明确的可选消费品,消费动机主要出于情感与归属的需求。

      我们认为消费能力是决定化妆品消费额增速的实际中枢。在可支配收入允许下,未来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有较大提升空间,即化妆品行业中长期的规模扩容速度应略高于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化增速。同时,化妆品是由品牌与渠道定价的可选消费品类。品牌方与渠道方作为产业链核心,具备高话语权,但需负担线上/线下推广费用、线下柜台/店铺店租,把控品牌形象构建与渠道布局,维系用户忠诚度。因此,可把品牌方与渠道方视为整个行业的盈利核心部门。建议关注目前已在国内化妆品大众市场或细分领域建立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化妆品企业,如贝泰妮、上海家化、珀莱雅等。

      风险因素:终端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品牌端营销费投效果不及预期;产品质量风险;欧美品牌关税降低,导致本土品牌优势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