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债系列报告第九篇:化债政策落地后的几点思考
11 月8 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近期审议通过的增量化债措施进行了详尽介绍。
如何看待本轮化债措施:
本轮化债方案总体可概括为“6+4+2”,降低地方政府2028 年以前12 万亿元隐性债务化解任务。(1)增加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专项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2024—2026 年每年2 万亿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2)2024-2028 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 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 万亿元;(3)2029 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 万亿元,不受2028 年隐债清零时点影响。
本轮化债方案同属第四轮化债范畴,节奏力度较此前均有所加快,化债措施依旧限定在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框架内,规模上整体符合预期。从规模来看,本轮化债对地方政府增量财力总额可达10.4 万亿元,与第一轮化债中置换债券发行总额相类似,节奏力度相较2019-2022年大幅加快。
化债政策落地后的几点思考:
1)增量政策后地方政府隐债化解压力大幅减少,2028 年按时化解隐债基本可期。在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 年之前,地方平均每年财政消化额从2.86 万亿元减为4600 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结合官方相关表述推算,2018 年纳入隐债监测系统的债务总额约28.6万亿元,2015-2018 年,地方财政年均化解债务额度为0.46 万亿元,2019-2022 年,地方财政年均化解债务额度为2.05 万亿元,2023 年地方财政化解额度为3.26 万亿元,相较之下2024-2028 年地方财政如期完成隐债化解任务压力较小。
2)付息成本间接减少或推动地方政府经济增长,财政长期向好改善或依赖后续政策支持。根据财政部表述,2024-2028 年债务置换可节省6000 亿元利息支出,每年约降低1200 亿元利息支出,假定地方政府压降利息用于扩大地方财政支出,每年对GDP 拉动在0.1%左右。
当前各地新增专项债-存量城投债票面利率差值有所分化,多个区域差值在400BP 以上,短期来看债务置换对此类区域利好更加明显。截至目前,有存量债券的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总额为50.19 万亿元,整体规模远高于隐性债务余额,后续财政能否持续向好,还需要关注配套金融政策的落地情况。
3)城投债市场后续将如何演绎?中短期来看,化债措施将进一步强化城投“资产荒”行情,中短久期城投信用利差中枢有望进一步下行;长期来看,隐债清零过程中城投平台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程度将进一步减弱,长期城投债利差或呈分化格局。当前短久期下沉或有一定性价比,可针对中短久期具有一定利差保护城投债适度配置。
信用风险提示:化债节奏与后续落地措施需持续观察;信用债近期市场波动,需关注估值回调风险;城投平台与地方政府信用持续脱钩背景下,信用风险有上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