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行业周报:政策助力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推进

类别:行业 机构: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许雯 日期:2025-06-22

  市场表现:上周中药Ⅱ下跌2.93%,医药板块全面回调,中药跌幅最小根据wind 数据,上周(2025.06.15-2025.06.21)医药生物报收7552.12 点,下跌4.35%;中药Ⅱ报收6222.48 点,下跌2.93%;化学制药报收11991.12 点,下跌5.48%;生物制品报收5968.03 点,下跌3.94%;医药商业报收4873.84 点,下跌4.42%;医疗器械报收5947.91 点,下跌3.24%;医疗服务报收5137.45 点,下跌4.92%。医药二级子板块全面回调,前期涨幅较大的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回调幅度较大,中药跌幅最小。

      从公司表现来看,根据wind 数据,表现居前的公司有:ST 百灵、启迪药业、众生药业、羚锐制药、济川药业;表现靠后的公司有:康惠制药、万邦德、恩威医药、ST 葫芦娃、振东制药。

      估值:上周中药板块PE(ttm)为26.88X,PB(lf)为2.22X根据wind 数据,上周中药PE(ttm)为26.88X,环比下降0.8X,近一年PE 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2.58X。PB(lf)为2.22X,环比下降0.07X,近一年PB 最大值为2.65X,最小值为1.99X。PE 处于2013 年以来27.60%分位数,PB处于2013 年以来4.26%分位数。

      上游中药材:市场处于淡季,行情较为低迷

      根据wind 数据,中药材周价格(2025.06.10-2025.06.16)总指数为241.55 点,周价格定基总指数较前一周基本持平。从中药材十二大类来看,呈现出7 涨5 跌的态势,其中,植物皮类药材价格指数跌幅居首。近期中药材市场正值淡季,成交率较低,市场需求主要以实际需求为主,交易较为零散。

      《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发布,助力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推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信息显示,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了《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以加强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和结果。项目围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病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西医协同攻关,以形成一批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撑、可推广、疗效确切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发布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为目标,提高重大疑难疾病临床疗效。在“项目建设内容”部分提出,一是探索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二是搭建中西医协作研究平台,三是加强中西医协作队伍建设,四是制订修订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该管理办法是对《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聚焦。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在重大疑难疾病中特有优势的发挥,推动了中医药行业在重大疑难疾病中学术地位和临床认可度的提升。此外,强调了中医药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引导中医药企业聚焦临床需求、注重开展循证评价,有利于提高中医药的研发规范化、科学化以及与临床的对接  和转化能力。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主线一:价格治理。价格治理之下,集采、医保谈判、药价比等政策的大方向即降价,行业内部分化或更加明显,具备竞争优势的品种及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1)集采建议关注价格降幅、院端市场份额及研发创新能力。我们认为独家品种且在院端销售规模较大、企业研发能力较强更易实现以价换量,获得增量需求。(2)医保谈判和医保目录调整,建议关注价格降幅和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及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和独家品种,有望通过以价换量获得更大的增量市场,带来增量需求。(3)基药目录自2018 版以来一直未有调整,2025 年基药目录调整有望进一步推进。建议关注基药目录调整进度,鉴于医保目录与基药目录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已纳入医保的非基药有望率先入基,建议重点关注“医保+非基药+独家” 品种。(4)“四同”“三同”“二同”“一同”及药价比在横向纵向形成价格联动,在线上线下形成价格联动,拥有渠道和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在提升市占率的同时获得增量需求。

      主线二:消费复苏。消费复苏之下,我们看好宏观经济回暖及内需刺激带来的消费类中药销量的恢复。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为消费类中药带来最大的长期驱动力,中药行业长产业链以及“防—治—养”的特点有望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我们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看好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

      主线三:国企改革。中药行业国资控股企业占比明显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国企改革深化,投资机会来自提质增效取得的业绩增量。

      投资标的方面,建议关注:(1)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独家品种较多的企业;(2)受集采影响较小的企业;(3)“医保+非基药+独家”品种;(4)品牌力、产品力强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5)国企改革带来的提质增效及业绩增长。推荐佐力药业(集采以价换量效果明显的)、片仔癀(品牌中药龙头)、寿仙谷(区域品牌中药)。

      风险提示

       (1)包括行业集采等在内的政策趋严,导致中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2)上市公司在研产品进展低于市场预期;

       (3)医保和基药目录中中药占比提升低于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