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电子&计算机&通信:关税原产地规则更新 芯片国产化提速
事件描述
1、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官微公告,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2、 我国财政部2025 年4 月11 日公告,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 年第5 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
事件评论
电子板块:中国对美国关税反制于4 月10 日正式落地,其范围设定为“原产自美国”。
在政策落地前普遍认为集成电路的原产地以封装地为界定,部分美国半导体IDM 厂商,通常在美国本土生产晶圆,在国内或东南亚完成封装,因而认为没有受到实质冲击。4 月11 日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紧急通知,明确集成电路的原产地为流片地,美国本土生产晶圆的半导体IDM 企业被认定销售“美国芯片”,后续会承担较大成本压力,主要集中在模拟、射频、功率半导体等领域。国内厂商受益于巨大的价格优势,且在国际贸易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模拟、射频、功率半导体等领域国产化有望迎来黄金窗口期。
计算机板块:高端通用CPU 芯片领域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按最新的认定原则,高端通用CPU 领域中,市占率较高的英特尔由于其晶圆流片在美国为主,预计会受到较大影响,按新增的提升后的关税,参考财政部加征125%关税后,“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英特尔的产品从性价比维度看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大幅弱化。参考英特尔财报,其2024 财年在中国区营收约为155 亿美元,占其总营收29.25%,我们判断在当前关税条件下,其中国区市场份额或被不受关税影响的竞品和国产高端通用CPU 厂商蚕食,在政策支持和科技内循环环境下,我国国产高端通用CPU 芯片领域国产化进程有望显著提速,重点推荐受益的国产高端通用CPU 领域厂商。
通信板块:光芯片国产化有望加速。目前用于光模块产品的光芯片大部分采用IDM 的生产模式,美日供应商供应居多,大多在本土自有的fab 厂流片,因此受到本次“原产地”认定新规影响。此次新规有望加速国产光芯片厂商的认证导入及份额提升,建议重点关注国产光芯片厂商源杰科技。
风险提示
1、政策支持不及预期风险;
2、产能供应不足的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