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机载(600372):24年业绩有所承压 持续强化新兴产业布局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 年年报,2024 年全年实现营收238.80 亿元(-17.68%);实现归母净利润10.41 亿元(-44.83%)。单季度看,2024Q4 实现营收73.13 亿元(-11.64%),归母净利润-1.62 亿元(-168.62%)。
2024 年公司业绩有所下降,净利润承压。公司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238.80 亿元(-17.68%),归母净利润10.41 亿元(-44.83%)。分产品来看,2024 全年航空产品实现营收195.22 亿元,同比下降-21.08%;非航空防务产品实现营收8.73 亿元,同比下降-18.83%;现代产业及其他产品实现营收34.85 亿元,同比增长9.10%。公司2025 年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242.71 亿元(+1.64%),其中防务业务收入根据行业整体情况预期略增,民用航空业务收入将保持增长态势。
公司紧扣低空经济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持续强化产业布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托自主研发的航空电子、飞控系统及新能源动力核心技术,成功支撑中航工业构建多场景应用的无人机/eVTOL 平台体系,覆盖长航时侦察、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2024 年研发投入27.45 亿元,形成较为完整低空机载产品谱系,旗下子公司已与行业头部企业建立系统级与部件级配套合作,提供符合适航标准的机载计算机、传感器、电源动力等成熟产品。未来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巩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重点推进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及产业生态建设。
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公司实现多板块均衡高质量发展。公司在防务航空领域持续深化科研生产体系建设,通过产能提升工程保障重点装备交付,同时加快民机业务适航取证与产业化进程,深度参与C919、AG600 等国家重大项目配套;在非航空防务领域积极拓展新型装备市场,推动技术成果向多领域转化;汽车制造业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实现稳步增长,通过智能化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未来公司将整体围绕航空主业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技术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同时将打造世界一流航空机载系统供应商,在军民业务协同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根据24 年年报调整营收增速和毛利率,下调25、26 年EPS 为0.26、0.29 元(前值为0.49、0.55 元),新增27 年EPS 为0.33 元,参考可比公司25 年47 倍PE,给予目标价12.22 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工订单和收入确认进度不及预期;科研院所改制进度等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