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行业研究:深海科技:深海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攻防体系建设保障制海权

类别:行业 机构: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鲍学博/马强/王煜童 日期:2025-04-02

投资要点

      在海洋学上,深海是指透光层以下的海,一般指200米以下。因为不透光,没办法进行光合作用,深海的生物密度较浅海少。深海约占海底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深海海底如陆地一样,由山脉、高原、火山、山谷和海底平原组成。中国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深海海域主要在南海和东海。

      2025年“深海科技”被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对深海开发的重视,未来围绕深海科技或有更多支持政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深海资源丰富,特别是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包括油气资源和可燃冰,深海逐渐成为全球新增油气储量的主要领域之一,2010年之后发现的深海油气储量已占全球发现的油气储量的一半以上;可燃冰储量可满足人类使用数百年至上千年。矿产资源包括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富钴结壳和深海稀土。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在太平洋“克拉里恩-克利珀顿断裂带”蕴藏着2.74亿吨镍,远超陆地镍储量9500万吨;海底还蕴藏着4400万吨钴,而陆地上仅有750万吨钴。

      深海水下技术装备实现突破,为深海资源开发奠定基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投入,在深海观/探测、施工作业、海洋油气开采、深海矿产开发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研制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首套国产化水下采油树、“开拓一号”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国产全自研“挖–铺–埋”一体化水下施工作业装备等一批重大装备,服务于我国深水技术装备的可持续发展。

      深海空间大、隐蔽性强,实施“以深制浅、以深制海、以深拒止”、抢占“制深海权”军事意义重大。随着深海资源争夺加剧和深海科技与装备的快速发展,美西方等军事大国开始强化深海区域军事部署,导致全球深海区域军事化发展加速。与陆地、海上和空中作战空间相比,深海具有作战空间大、隐蔽性强、威慑力强的特点。

      水下攻防体系包括水下攻防基础设施和水下攻防装备。水下攻防装备,机动装备分为有人装备和无人装备两大类。无人装备主要包括无人水面艇(USV)、无人潜航器(UUV)等,重点执行情报监视/侦察、跟踪、反潜艇、反水雷、隐蔽打击等任务。水下攻防基础设施可以形成近海海峡、咽喉要地和具有战略意义海区的长期固定水下警戒能力。水下攻防基础设施分为水下监听网络系统、水下声学通信网络、水下导航网络、浮标潜标网络、水下充电站等。水下监听网络系统将水下监听器用电缆串联成为探测阵列,执行水下预警和情报搜集任务。

      中国水下攻防能力建设需求迫切。2024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会上来自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代表依次发言,就推进海洋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等方面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关于推进海洋态势感知能力建设方面,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统筹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提升经略海洋能力。基于水声构建的水下监听网络系统以及UUV等无人化、智能化装备是水下攻防的发展方向。

      深海科技相关上市公司包括:1)深海攻防:中科海讯、中国海防、长盈通等;2)深海材料:宝钛股份、西部材料、金天钛业、久立特材等;3)深海资源开发:航天智造、中船科技、天海防务、中集集团、海油工程、中国油服、神开股份、潜能恒信、海油发展、亨通光电、中天科技、东方电缆等。

      风险提示:政策支持不及预期;技术瓶颈难以突破或成本难以降低;环境保护等要求限制深海产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