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机械日报:具身智能研究院发布人形机器人矩阵

类别:行业 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崔文娟/刘国清/张凤琳 日期:2025-04-01

市场表现:

    2025 年3 月31 日,沪深300 下跌0.71%,机械板块下跌1.41%,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排名18。细分行业看,半导体设备跌幅最小,下跌0.04%;叉车跌幅最大,下跌2.67%。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 位分别为佳士科技(+12.69%)、中洲特材(+10.77%)、潍柴重机(+10.01%);跌幅榜前3 位为利和兴(-15.31%)、恒工精密(-13.76%)、神开股份(-10.04%)。

    公司公告:

    【应流股份】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25.13 亿元,同比增长 4.21%,实现归母净利润 2.86 亿元,同比下降 5.57%。

    【航天工程】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34.10 亿元,同比增长21.46%,实现归母净利润 1.89 亿元,同比增长 1.09%。

    【宗申动力】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103.84 亿元,同比增长 29.84%,实现归母净利润 4.61 亿元,同比增长 27.45%。

    【普源精电】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 15.70%,实现归母净利润 9230.31 万元,同比下降14.50%。

    【海昌新材】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同比增长 32.29%,实现归母净利润 7122.58 万元,同比增长 54.24%。

    【北矿科技】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11.88 亿元,同比增长 27.84%,实现归母净利润1.06 亿元,同比增长 15.33%。

    【中控技术】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91.39 亿元,同比增长 6.02%,实现归母净利润 11.17 亿元,同比增长 1.38%。

    【中捷资源】公司截至2025 年3 月31 日,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现有总股本的0.3527%。

    【徐工机械】公司截至2025 年3 月31 日,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总股本的0.48%。

    【五洲新春】公司5%以下股东南京钢铁有限公司在减持变动前持有公司0.437%股份,已于2025 年3 月26 日至3 月28 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全部股份。

    【山科智能】公司5%以上股东刘弢先生在减持变动前持股7.0673%,已于2025 年3 月29 日期间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总股本5%。

    【芯源微】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沈阳中科天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公开征集转让的方式协议转让其持有的公司总股本8.41%,转让后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柯力传感】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姚玉明先生的辞职报告,姚玉明先生因身体原因辞去公司董事、传感器产品总监、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姚玉明先生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北方华创】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独立董事吴汉明先生、罗毅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吴汉明先生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独立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罗毅先生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辞职后,吴汉明先生、罗毅先生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行业新闻:

    【机器人】首次公开!具身智能研究院发布人形机器人矩阵3 月29 日,由优艾智合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创立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首次对外公布团队打造的人形机器人矩阵,并亮相其中一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巡霄。此次研究院公布的人形机器人「天演」系列包含7 款产品,根据应用场景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机器人定位,涵盖双足、轮式、四足、履带式等形态。其中,「巡霄」针对大面积复杂室内场景,拥有长续航和高灵活性的特点,基于优艾智合在半导体和能源领域的场景积淀,已应用于半导体制造Sub-FAB 运维及能源行业配电间操作等领域。基于场景适应性特征,优艾智合-西安交大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团队构建了“一脑多态”的具身智能大模型,采用多模态通用基座大模型+“一脑多态”端侧具身模型的混合架构,并完成场景应用初步验证。其中,基座大模型采用VLM(多模态大模型)和MoE(混合专家)架构,基于多模态预训练数据集和“Data Ocean”海量专家级真实训练数据集完成对复杂任务的场景感知和通用语言理解,将复杂指令导入到端侧具身模型中完成高频的实时控制和质量在线评估。在“一脑多态”端侧具身模型架构下,团队融合强化学习、模仿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打造了多模态交互、视觉语义感知和行为推理决策的具身“大脑”MAIC(Mobile AI Comprehension),形成立体感知、全身关节控制、灵巧操作的端到端控制具身“肢体”,和基于多模态传感融合的针对不同场景的多态“移动”能力。具身大模型打通了从专业数据-推理决策-实时控制-场景闭环-持续学习的全链条具身智能生态,推动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的创新发展。基于优艾智合在工业领域的技术与市场积淀,研究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系指向泛化工业场景应用前瞻,加速具身智能规模化工业应用的到来。

    【机器人】直径仅 3 毫米,微型磁控机器人可模拟外科医生灵巧动作

    由多伦多大学牵头,联合加拿大病童医院(SickKids)共同开展的研究项目,成功开发出一套直径仅约 3 毫米的微型神经外科手术工具,可模拟外科医生灵巧动作,精准夹持、拉动和切割身体组织,为侵入性更小的脑部手术提供了新工具。相关研究论文发 表于近日出版的《科学·机器人》杂志。新开发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微型手术工具,包括抓取器、手术刀和镊子;二是“线圈手术台”,即在手术台上嵌入多个电磁线圈。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头部将置于嵌入线圈的手术台上,微型工具通过一个小切口插入脑部。通过调节线圈中的电流,医生可以精准地操控磁场,使工具实现抓取、拉动或切割组织的动作。这种新型的机器人神经外科工具能够通过“腕部”运动来模拟这一操作,其灵活性和精准度令人瞩目。临床前试验中,研究人员模拟了脑组织的机械特性,使用豆腐和树莓等材料放置在大脑模型中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磁控手术刀切割的切口一致且狭窄,平均宽度仅为 0.3-0.4 毫米,比传统手工工具切割的切口(宽度范围为 0.6-2.1 毫米)更为精准。抓取器的成功抓取率也达到了76%。目前,研究团队正致力于确保机器人手臂和磁控系统能够舒适地安装在医院手术室中,并使其与荧光镜等成像系统兼容,后者利用 X 射线进行成像。只有在完成这些步骤后,这些工具才有望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外部需求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