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周报-四川:关注产业挖掘的机会
四川:关注产业挖掘的机会
与河南类似,四川也是较为典型的中部省份,财政和经济实力更强,但债务负担更重,且债务分布较为不均衡。四川同样的既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好区域,也不在重点省份的名单之上,属于中部省份。
是“第二梯队”中的天花板级别。2024 年GDP 为64697 亿元,全国第五。一般预算收入5,635.08 亿元,全国七。四川的卖地收入更加给力,政府性基金收入高达3,760.97 亿元,排名全国第四。四川省属于发债大户,2024 年政府债务余额24,028.90 亿元,存量城投有息债务则高达55,342.08 亿元,仅次于江浙两省,排名全国第三。债务分布并不均匀,成都市全省占比过半,此外绵阳市债务负担也偏重。
从化债的进度来看,省内金融资源丰富且使用较为自由,管控机制上同样以省级统管为主,但成都区域的情况特殊,体感上更加严格。
国开行,国有大行和本地银行如四川银行、成都银行等不少金融机构在化债过程中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与重庆模式有些类似。从专项债额度分配来看,在非重点省份中,四川也属于争取到的专项债发行规模较大的序列。省级统筹层面对非标控制很严,非标的压降纳入考核;但四川没有非标大规模撤离的问题,在硬性要求外,企业对于非标的使用其实较为自由。债券发行方面,四川其他地市债券滚续的难度更低,而成都债券滚续在实际落地层面合规更加严格。
而从发展的情况来看,化债同样对四川的区域建设影响不大,四川区域产业落地的亮点不少,在城投债体量持续缩水的今天,提供了不少产业挖掘的机会。四川省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大省,产业体系较为完备,支柱型产业涵盖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食品饮料业、旅游业等等。目前产业债的挖掘思路来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寻求“城投产业化”的机会,即关注城投转型市场化运营,新设立产业化主体的发债情况。从这一点看,四川不少区域都有着十分有竞争力的产业基础,可以支持当地城投的顺利转型,例如成都郫都区的川菜和豆瓣酱产业、乐山的旅游业、自贡的兔产业、泸州的酒业等等。第二类则可以适度关注经营表现较好,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的短期机会,特别是已经上市的民营企业,公司管理和运营更加规范,安全边际更强。
总结来看,四川属于中部省份中的“天花板”级别,目前市场债券规模较高,选择范围比较大。四川的化债进度符合预期,除尾部地级市和成都三圈层的部分区县外,其余区域风险不高。从择券的角度来看,核心的好区域城投债票息收益较薄,但鉴于四川产业落地亮点不少,不如从产业挖掘的角度寻找机会。
风险提示:
融资政策超预期事件、信用黑天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