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邦股份(002139):收入回归双位数增长 机器人和AI整机等创新业务值得期待
核心观点
2024 年公司“重启增长”,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速回归双位数增长轨道,整体盈利水平、运营效率明显提升,经营健康度进一步增强。公司基本盘工具和家电业务持续具备不错成长性,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机器人、AI 整机等创新业务打开中长期广阔空间,未来成长预期乐观。机器人领域,公司已构建伺服驱动+电机+运动控制、空心杯电机8mm 和10mm 的产品平台,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电机及执行器已实现10 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送样。通过持续产品创新、降本增效等,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年报,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105.01 亿元,同比增长16.78%,实现归母净利润6.71 亿元,同比增长30.25%。
简评
1、2024 年较快增长,收入规模突破百亿元。
2024 年以来,下游库存见底,行业景气度有所恢复。公司敞开“两步走”策略,一方面紧抓客户需求,优化部件产品能力,实现头部客户份额提升和新品类客户突破;另一方面,深耕“四电一网”核心技术,积极拓展整机品类应用机会,构建公司新增长空间。
2024 年,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收入规模突破百亿元。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01 亿元,同比增长16.78%,实现归母净利润6.71 亿元,同比增长30.2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42 亿元,同比增长25.42%。公司表示,2025 年三大战略重点(部件业务扩大份额、AI 整机业务突破、加速市场出海)将支撑公司“加速增长”总体战略方针的实现。
2、传统主业具备不错成长性,创新业务打开中长期广阔空间。
公司基本盘业务工具和家电板块智能控制器等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79.81 亿元,同比增长25.48%,其中,工具、家电收入相当,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毛利率23.17%,同比提升0.25pcts。随着行业智能化程度的持续提升、端侧AI 等新技术的渗透、公司持续拓展新产品和开拓客户、提升行业份额,公司基本盘工具和家电板块预计持续具备不错的成长性。
公司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板块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20.52 亿元,同比下降6.32%,毛利率20.91%,同比提升1.52pcts,其中数字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6.72 亿元,同比下降17.16%,收入下降主要受电芯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影响所致,但公司持续拓展工商储、家储、房车电器电源等定制化应用场景,积极拓展市场,后续展望乐观;智能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80 亿元,同比增长121.07%,核心产品有激光雷达电机和充电桩等,其中激光雷达电机收入过亿,智能企业业务将持续受益汽车行业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
公司机器人业务板块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4.68 亿元,同比增长6.09%,毛利率28.68%,同比提升0.58pcts。公司机器人业务主要聚焦服务、人形、工业机器人及设备,提供控制、电机、驱动及AI 整机产品。公司已构建的伺服驱动+电机+运动控制、空心杯电机8mm 和10mm 的产品平台,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且已实现批量供货。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具备包含电机、减速箱、丝杠、编码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及其执行器模组总成的设计研发与生产能力,公司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电机及执行器已实现10 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送样、并且加大低压多轴总线伺服驱动技术、灵巧手驱动模组的投入。面向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除了空心杯电机外,还储备了灵巧手执行器能力——集成了公司自主研发和定制的空心杯电机、编码器、减速箱和滚珠丝杠传动等关键组件,重复定位与绝对定位精度行业领先,能精准复现人类手指0.1mm 级细微操作。
3、经营健康,保持投入,提升盈利能力。
2024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22.97%,同比提升0.66pcts;三项费用合计15.90 亿元,同比增长9.58%,主要是对新业务、新产品的投入以及海外基地的投入等所带动,三项费用率15.14%,同比下降0.99pcts;归母净利率6.39%,同比提升0.66pcts;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92 亿元,明显超过净利润,整体健康和可持续。
4、加速市场出海,全球布局提升竞争力。
公司凭借平台型企业及国际化运营优势,不断夯实头部优势,加速市场出海。2024 年公司海外制造平台产值超22 亿元,增长超70%,海外越南、印度、罗马尼亚、墨西哥多地布局的全球化能力利于公司持续提升竞争力。
5、投资建议。
2024 年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并且通过对光储充、液冷超充、电机驱动、机器人核心部件及系统、AI+智能硬件、变频控制技术等战略产品的沉淀,蓄力未来增长。公司基本盘工具和家电业务持续具备不错成长性,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机器人、AI 整机等创新业务打开中长期广阔空间。公司通过持续产品创新、降本增效等,未来盈利能力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5.6 亿元、150.2 亿元、17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 亿元、10.7 亿元、13.9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23x、18x、14x,维持“买入”评级。
6、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终端市场消费需求,家电、电动工具业务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在主要客户的供货份额,或带来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客户竞争力下降,影响公司相关业务增速;贸易政策变化,影响公司原材料供应和产品交付;芯片紧缺及涨价超预期,影响公司毛利率;汇率大幅波动影响公司毛利率和汇兑损益;数字能源和智能汽车、机器人、AI 整机等创新业务营收增速不及预期;公司生产效率提升、供应链优化及费用管控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