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从技术到生态 ETHERCAT重塑机器人“神经元”

类别:行业 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舒迪/王美懿 日期:2025-03-30

  本报告导读:

      EtherCAT 赋能机器人智能化,构建“神经网络”核心支柱,引领产业未来。

      投资要点:

      EtherCAT 协 议凭借其卓越的实时性、低延迟和高同步性,已成为工业机器人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其分布式时钟机制和硬件级数据处理能力,使得机器人关节间的通信延迟可控制在微秒级,远超传统CAN 协议的毫秒级响应时间。这种性能优势不仅提升了机器人动作的连贯性和精准度,还大幅减少了工程师在编程时的复杂度。

      此外,EtherCAT 的开源特性和低IP 购买成本,使其在运动控制领域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灵活的拓扑结构和无需交换机的特性,进一步降低了系统部署的复杂性和成本,为机器人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神经网络”基础。

      EtherCAT 通过“主站-从站”分布式架构实现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模块化重构。EtherCAT 协议通过分布式架构设计,将机器人关节、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高效整合,形成了类似生物神经元的分布式网络。每个关节配备独立的EtherCAT 芯片,确保了实时数据传输和精确控制,同时支持多传感器复用,减少了硬件冗余。例如,手部关节的多个传感器可连接到同一芯片,通过协议实现数据整合与反馈,提升系统灵活性的同时降低布线复杂度和系统重量,为机器人在复杂工业环境中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支撑。此外,EtherCAT 的高扩展性使其能够轻松适应不同规模的机器人系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地位。

      在实际应用中,EtherCAT 协议展现了强大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其低延迟和高同步性特性使其成为六轴机械臂和协作机器人等设备的首选通信协议。而在人形机器人领域,EtherCAT 通过支持精细动作控制(如手指关节的独立驱动)和复杂任务的实时协作,为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一个典型的人形机器人可能需要28 至30 个EtherCAT 芯片,用于驱动肩关节、肘关节等主要运动部位,以及手部的精细操作。这种高密度的芯片部署,使得机器人能够实现类似人类的复杂动作,同时保持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低功耗运行。

      EtherCAT 协议的开源属性与技术中立性,构建了开放的产业生态。

      国际厂商与国内企业的协同创新,推动了从工业控制到人形机器人的全场景覆盖。随着机器人智能化进程加速,EtherCAT 作为"神经元"的通信核心,将在国产替代与场景创新双轮驱动下,持续重构机器人产业的价值链,成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关键技术支点。相关受益标的:创耀科技。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