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行业:“深海”聚焦“科技”属性 产业聚焦装备制造

类别:行业 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肖群稀/黄龙 日期:2025-03-28

  本报告导读:

      “深海科技”在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相较于此前表述,其“科技”属性得以强化。随着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相关环节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要点:

      “深海”外延得以丰富、“科技”属性得以强化。《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深海科技”被首次提及。实际上,“深海”早在2021、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被提及,其表述分别是“深海工程”、“深海深地探测”。相对而言,本次的表述“深海科技”拓展此前表述的外延,将资源开发技术、通信导航技术等领域纳入其范畴,同时,“科技”属性也得以强化。

      海洋生产总值超10 万亿元,“深海科技”成为重要增长引擎。根据《2024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4 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0 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 比重达到7.8%,其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增长率超过9%,发展迅速。其中,“深海科技”典型代表行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2024 年累计增加值高达12780 亿元,在海洋经济中占比超过12%,为整个海洋经济增长提供重要驱动力。

      装备制造是“深海科技”的核心环节,相关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通过拆解“深海科技”产业链,我们发现其“科技”属性最强的环节当属“中游的深海装备制造”和“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深海装备制造主要包括深海探测作业通用装备、深海资源开发装备、深海安全保障装备、深海科学研究装备等。典型代表深海探测作业通用装备而言,全球已形成由载人潜水器、ROV、AUV、自主/遥控混合型潜水器(ARV)、水下滑翔机(AUG)及其关键系统设备等所构成的深海探测作业通用装备体系。我国在该领域发展迅速,研发并应用了“深海勇士”号、“蛟龙”号、“奋斗者”号等多型载人与无人深潜装备。深海环境具有高静压力、强腐蚀性 ,对核心零部件的高可靠性要求极高。然而,当前部分关键设备仍需依靠进口,探测感知器件、控制器件等核心器件受制于人,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随着“深海科技”产业化加速推进,国内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核心的中游深海装备制造厂商以及具有技术壁垒的、配套价值量较高的、国产化替代逻辑强的核心零部件厂商。

      受益标的包括:1)整机厂商: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重工、振华重工、中集集团;2)水声电子:中国海防;3)密封件:中密控股;4)动力系统:中国动力;5)光纤水听器用敏感环:长盈通;6)水声信号处理:中科海讯;7)锚泊系统:亚星锚链;8)索具:

      巨力索具;9)液压系统:邵阳液压。

      风险提示:国产设备替代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深海科技产业化不及预期风险、产业政策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