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简评报告:近期央行操作变化与后续债市判断
核心观点
本次央行对MLF 与OM O 的改革核心目标有二。一是进一步淡化M LF 曾经作为政策利率的属性,MLF 定位向买断式逆回购靠拢。二是在每日操作的OMO 投放上额外向市场提供“投标量”与“中标量”两个信息,或是后续央行向市场通过“量”的维度传递高频信号的渠道。
展望后市,短期内行情仍处于宽松预期下的平稳期,收益率预计震荡略偏下行,但目前市场一致做多情绪不强,收益率下行过程并不连贯,时常出现小级别止盈,交易时建议保持左侧思维,不宜重仓追涨。
中期来看,二季度收益率仍有冲高可能,源于(1)货币宽松幅度不及预期;(2)前期针对经济悲观情绪进一步修正,10Y国债收益率可能上行至2.0%,此后或迎来中期级别做多机会,预计出现在今年下半年。
信息或事件
3 月24 日,央行公告自本月起中期借贷便利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
3 月25 日,央行对公开市场操作公告格式调整,将过去展示的逆回购操作量改为投标量与中标量。
简评:
1、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继续推进
本次央行对MLF 与OMO 的改革核心目标有二。
一是进一步淡化MLF 曾经作为政策利率的属性,后续将采取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操作,MLF 定位逐步向买断式逆回购靠拢。市场在后续关注M LF、买断式逆回购投放时应该更加重视量而非价。此外,考虑到前期M L F利率一般高于存单利率,因此本次改革也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
二是在每日操作的OMO 投放上额外向市场提供“投标量”与“中标量”两个信息,这可能是后续央行向市场通过“量”的维度传递高频信号的渠道。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改革后的OMO 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本质上应该是重价不重量,但实操中,由于我国政策利率调整一般偏审慎,因此量方面的引导仍然重要。
我们推测,在大部分时间内,预计投标量与中标量是一致的,反应央行选择随行就市满足市场合理的流动性需求。但若出现投标量与中标量不一致情况,则反应央行态度变化。比如若投标量大于中标量情况,则或是紧缩信号;若是投标量小于中标量情况,则是宽松信号。
2、后续债市展望
近期长端利率明显修复,10Y 国债收益率下行至1.78%附近,较3 月中旬的高位已修复约12BP。主要原因在于(1)前期交易盘悲观情绪缓解,债市迎来自发性修复;(2)货政例会召开,央行净投放OMO、M LF ,市场解读为央行态度转变;(3)股市近期有筑顶迹象,4 月关税风险以及经济数据或转弱压制市场风险偏好。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短期内行情仍处于宽松预期下的平稳期。在此背景下,收益率预计震荡略偏下行,但观察到目前市场一致做多情绪不强,收益率下行过程并不连贯,时常出现小级别止盈,因此交易时建议保持一定左侧思维,不宜重仓追涨。货币政策方面,我们预计4 月或有一次降准,幅度在0.5 个百分点,全面降息或更滞后,关注结构性工具利率。资金利率目前在向新中枢靠拢,预计后续DR001 新中枢为1.7%至1.8% ,这也意味着存单利率在1.9%附近再度大幅往下突破或面临阻力。
中期来看,我们认为二季度收益率仍有冲高可能,源于(1)货币宽松幅度不及市场预期;(2)前期针对经济悲观情绪进一步修正,10Y 国债收益率可能上行至2.0%,此后或可能迎来中期级别的做多机会,预计出现在今年下半年。
风险分析
超预期违约事件:违约事件无法预测,超预期的违约事件会对市场风险偏好造成冲击,可能会造成恐慌抛售与踩踏,使得估值上行,价格下跌。
政策不确定性:城投、地产以及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隐债化解框架下城投一级发行仍严格,地产债券融资尚未完全修复,相应的对应政策大开大合概率较小,但若经济修复缓慢、货币传导淤堵、财政刺激对经济带动效果不明显,政策篮子仍有较多工具可以使用。
理财净值化对市场扰动加大:理财产品原来因为核算优势,可以抵御市场波动,随着理财净值化改造完毕,原来的“债市定海神针”变为“波动放大器”。若短期内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引发理财净值回撤,理财赎回出现仍会导致信用债、金融债遭到抛售,进一步加大价格跌幅,并形成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