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AI系列4:从康波周期看中美科技对比
决定大国兴衰的核心变量始终都是科技革命的发展轨迹,因此科技的发展进程对于当前中美两国来说均具有战略意义,第六轮康波繁荣阶段或将对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的关键时点
中美两国均为潜在的下一轮康波周期的主导国,而科技水平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底层支撑,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核心要素,因此发展科技对于当前的中美两国来说都具有战略性意义。
金本位制下的中美股市对比:24 年以来中美科技股价相关走势趋稳
金本位制视角下,进入2024 年后,随着中国企业在关键领域不断取得创新突破,中美科技板块股价走势差异呈现边际收敛、持平的态势,甚至在例如机器人、AI 等领域呈现出国内股价相对走势更强的情况。
中美科技核心领域对比:中国已能看到美国的“尾灯”
(一)基础研究能力:研发投入仍有差距,科研产出已并驾齐驱
对比中美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和基础研究占比(基础研究占研发支出比重),近年来中美间差距明显缩小。在科研产出层面,根据Nature Index自然指数,2023 年中国在综合层面获得的分数首度超过美国。而从人才储备视角来看,中国相对美国的人才红利优势正在加速形成。
(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新能源领先,AI 大幅追赶,半导体、医药、航空航天仍有差距
半导体:中国半导体投入领先但技术代差仍存,产能、制程差距及欧美制裁制约发展。
人工智能:中美人工智能竞争激烈,美国在资本投入、技术储备和大模型数量上领先,但中国近期取得突破,正加速追赶。
医药生物:中国医药生物产业快速崛起,在研发规模与实力层面与美差距缩小,但研发效率和基础研究仍待提升。
新能源:中国新能源领域在政策推动下快速发展,投融资、市占率及应用层面全面领先美国。
航空航天: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逐步缩小与美国差距,但在整体核心技术与商业化领域仍有待提升。
(三)市场应用与商业化能力:中国企业通过差异化路径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庞大的用户基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多元化场景验证,同时也支撑了各种新型产品的快速应用和迭代优化。对比美国企业更多依托底层技术霸权构建全球生态,中国企业选择“场景驱动-工程突破-标准输出”的差异化路径,这种模式在新能源、消费电子、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已形成可复制的成功范式。
信息技术板块在美股中的比重显著高于A 股,A 股“科技化”进行中截至24 年底,美股信息技术板块市值占比达27.6%,远超其他行业,主要源于科技巨头的垄断地位、创新能力以及全球化商业模式;A 股信息技术板块市值占比15.8%,仍低于金融和工业。主因中美产业结构差异、创新生态短板、研发投入差距及政策导向等因素。
A 股科技股长期高估值,未来或逐步向成熟市场靠拢A 股科技板块估值长期高于美股,主要源于投资者结构、政策驱动、流动性等因素。长期来看,随着产业成熟和资本市场改革,A 股科技板块估值有望回归,但短期内仍将维持一定溢价。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经济疲弱,可能对相关产业链及国内出口造成影响;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