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介入器械行业深度报告:集采正推进 国内品牌大有可为

类别:行业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伍云飞 日期:2025-02-08

外周血管疾病多、患者众,介入器械品类繁杂。外周血管疾病可分为:外周动脉疾病和外周静脉疾病。2021 年,我国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约有0.52 亿人,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可分为膝上和膝下)。介入治疗为其根治疗法,所需器械主要为各类支架和球囊;而外周静脉疾病主要包括三种:1)静脉曲张。我国约有1.2 亿患者,主要介入器械为RFA 导管等;2)深静脉血栓。2019 年我国共有150 万患者,由于易导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诊疗具有急迫性和必要性,主要介入器械为腔静脉滤器、PMT导管等;3)髂静脉压迫综合征。2019 年我国共有70 万患者,主要介入器械为髂静脉支架等。

    外周血管介入渗透率极低,存在庞大未满足临床需求。外周血管疾病病程缓慢,且我国血管外科发展处于早期,因此介入渗透率极低。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我国外周动脉、静脉介入手术量在2021 年分别为16.3 万台、20.1 万台,预计到2030 年将达到动脉60.2 万台(CAGR=15.6%)、静脉152.9 万台(CAGR=25.3%),增速较快,但介入渗透率均不足1%。由于疾病中晚期时,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将显著受影响,乃至危及生命。因此,未来渗透率预计将随着健康意识觉醒、学科建设增强等因素影响不断提高。

    外企占据先发优势,国内产品乘风集采加速入院。我国外周介入行业发展相对较晚,目前大部分市场规模为外资企业占据。24 年11 月起,大规模集采逐步开展:外周血管支架国采、河南外周介入接续采购、河北省全国联采(包括2 类外周血管介入耗材)已陆续发布公告。其中,支架国采已于12 月正式开标,拟于25 年5 月落地。本次集采覆盖3 款产品:动脉/非动脉下肢支架,以及静脉支架。本次集采规则较为温和,从结果看,外资企业积极参与,3 款产品均由外资企业以第一名中选;国产品牌表现良好,先健科技、归创通桥、心脉医疗均有至少一款产品中标。总体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国产品牌处于发展期,新产品逐渐获批。集采后,国产品牌有望加速新产品入院,实现迅速成长。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主要用于治疗外周动静脉疾病,特点是品类繁杂,对应的疾病种类较多。我国患病人群广泛,但介入手术渗透率极低,极需提升。相较于外资,我国外周血管介入行业起步晚,目前市场主要由外企主导,国产品牌正处于加速布局中。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集采于2024 年起陆续大范围实施,预计将带动行业渗透率明显提升,同时促进国内品牌入院,从而实现快速发展。由此,我们建议关注在外周血管介入器械领域有良好布局的公司,如:心脉医疗、惠泰医疗、先健科技、归创通桥-B、先瑞达医疗-B。

    风险提示

    集采超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或上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