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行业深度跟踪报告:24年景气回暖、创新加速 25年继续把握AI端、智能车主线
回顾2024 终端景气整体回暖、AI 创新加速落地,展望2025 我们认为终端需求有望持续回暖,继续看好AI 端、汽车智能化产业链为电子板块投资主线;苹果链短期估值已调整至性价比区间,把握中长期受益硬件创新与AI 共振驱动的优质公司投资机会;安卓链方面,国补扩围至消费电子产品,关注补贴政策及AI 创新带来的潜在销量提升机会;把握AI 穿戴主线,CES 展拉开25 年百镜大战序幕,Meta AI 眼镜24M12 激活数继续创新高,关注小米/三星/字节等大厂AI 眼镜陆续发布;AI 玩具为CES 创新焦点,字节实时语音情感模型正式发布,在语音表现力、控制力、情绪承接方面具有优势,有望加速AI 玩具创新落地;把握汽车智能化主线,ADAS 有望向低价车型加速渗透,关注华为/小米/特斯拉汽车链;特斯拉为首的企业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马斯克指引清晰目标3 年量产百万台机器人,今年产业链将迎来0-1 阶段。
终端景气与创新跟踪:24 年终端需求回暖、创新加速,25 年AI 赋能依旧为主旋律。
1)手机:24 年出货同比+6%,25 年预计延续增长,AI 手机创新有望加速落地。24Q4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同比+2.4%,经历两年下滑后24 年重回增长,全年出货同比+6.4%至12.4 亿部,产业链预计25 年望延续温和复苏;今年AI 依旧为创新重点,Canalys 预测25 年AI 手机渗透率同比+15pcts 至32%,后续关注苹果4 月iOS18 更新及6 月WWDC 大会AI 功能迭代节奏以及MWC 大会安卓新机AI 创新;此外,国补政策扩围至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对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进行补贴,单价小于6000 元产品按售价15%补贴,每件补贴不超500 元。IDC 数据显示23 年国内手机出货下滑到2.7 亿台,24 年需求虽有回暖,但距16 年4.6 亿出货高点仍有较大的差距,伴随消费电子补贴的落地,有望驱动国内销量继续复苏。
2)PC/平板:24 年PC 出货略增1%,关注AI PC、桌面AI 超级计算机创新。24Q4 全球PC 出货同比+1.8%,经历两年下滑后重回增长,24 全年出货同比略增1%至2.6 亿部,Canalys 认为25 年全球PC 市场将延续增长,主要系微软10 月将终止 Win10 系统支持;AI PC 24 年虽然陆续发布,但AI 功能实际上手效果为市场关注焦点,预计AI PC 带来的影响将在25-27 年更为显著,联想高管预计AI PC 的普及率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达到40-50%,甚至高达80%,未来3-4 年内每一台PC 都会成为AI PC;英伟达CES 上发布一款个人AI 超级计算机Project DIGITS,配备全新GB10 超级芯片,提供一千万亿次AI 计算性能,预计五月上市。
3)可穿戴:CES 展拉开25 年百镜大战序幕,关注小米、三星等大厂AI 眼镜陆续发布。24 年全球可穿戴出货温和增长;新品方面,今年CES 最大变化之一为AI 眼镜关注度明显提升,10 余家初创品牌展示AI 眼镜新品,拉开25 年AI 眼镜百镜大战序幕,目前各家最新一代AI 眼镜有较好的重量控制约在35-50g,AI 功能升级以及轻量化、小型化、定制化为未来技术迭代重要方向;Meta Rayban 眼镜10-12 月激活数连续创新高,主要受益9 月底AI功能升级叠加黑五等促销节驱动,24 年底左右销量突破200 万,今年Meta亦有望发布运动款AI 眼镜。同时,继续关注苹果、小米、三星、字节等大厂AI 眼镜、耳机布局进展。
4)XR:需求仍显疲软,关注AI 与AR 融合创新新品。24 年VR 需求仍疲软,传统B 端AR 需求走弱;CES 展上,AI 技术为AR 新品展示重点,而光 波导并未看到明显突破,不过今年Halliday Glasses 引发关注,不通过AR方式显示,而是基于视网膜投影原理的DigiWindow 技术,使用一种类似微投影的模块来直接将画面投射到用户眼睛里,好处之一为隐私保护,显示的内容不会投射在镜片上,而是呈现在眼中。
5)智能家居:字节实时语音模型正式发布推动AI 玩具创新,任天堂Switch 新机预告显示屏幕更大、手柄升级。24 年智能家居各品类需求延续分化,其中TV、摄像头需求回暖,但游戏机、音箱需求较弱;创新方面,继续关注AI 赋能智能家居创新,AI 玩具、陪伴机器人为今年CES 创新概念的聚焦点,融入AI 功能的几十款AI 陪伴产品亮相;字节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正式推出,是一款语音理解和生成一体化的模型,实现端到端语音对话,相比传统级联模式,在语音表现力、控制力、情绪承接方面表现优秀,并具备低时延、对话中可随时打断等特性,有望赋能AI 玩具创新加速落地;此外,任天堂1 月16 日发布Switch2 新款游戏机视频,屏幕更大且改用磁吸手柄,更多详细配置将在4 月直面会公布。
6)汽车:24M12 乘用车销量同环比持续增长,关注智驾技术进展及高阶智驾应用下沉趋势。24M12 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11.7%环比+4.0%,24 全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4.5%至3144 万辆,国内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小米/零跑超额完成24 全年销量目标;中汽协预计受春节假期、补贴政策切换影响,25M1 乘用车销量同环比将有所下滑。近期海内外车企及方案商如特斯拉/理想/华为/小米等智驾竞争进入“车位到车位”阶段,如特斯拉24M12 迭代至FSD V13 车位到车位智驾,理想于24M11 全量推送“车位到车位”功能,小米汽车端到端智驾24M12 开启先锋内测等。同时高阶智驾向中低阶车型下沉趋势明显,如比亚迪24M12 为王朝、海洋系列多款新车增补备案三目视觉硬件方案;小鹏发布MONA 03、P7+ 两款车型,推动智驾进入10-20万元主流市场。
7)机器人:马斯克指引清晰目标3 年量产百万台机器人,25 年人形机器人将进入0-1 阶段。伴随特斯拉Optimus 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全球科技企业近年来纷纷加速布局,中长期市场空间可达百亿美元,25 年将进入量产阶段。近期动态:马斯克给出未来3 年特斯拉机器人清晰的量产指引,25 年数千台,26 年5-10 万台,27 年50-100 万台;英伟达提出Cosmos 构建Pysical AI 机器人系统,展示14 款人形机器人组成的机器人军团;比亚迪人形机器人项目也引发关注;多家机器人厂商参展CES,如宇树科技展示机器人实体,兆威机电、速腾聚创展出灵巧手新品,长盈精密展出关键零部件。
产业链跟踪:AI 仍将是25 年创新重点,关注核心零组件环节创新趋势。
1)品牌商:关注苹果财报及春季新品动态,华为、小米手机和汽车布局。
苹果:苹果财报发布在即预期24Q4 营收望增长个位数,同时春季发布会预计将发布iPhone SE4 等新品;华为:华为汽车生态持续扩圈,25M1 车BU正式转入引望;小米:24 年高端手机销量同比高增,大家电业务成战略级大品类,智能驾驶迈入行业第一梯队;传音:加速AI 端侧应用布局,预计24Q4 毛利率有望环比持续提升,海外媒体IP Fray 称高通专利税谈判已获双方共识;安克:四季度为传统旺季,公司为筹备平台大促活动主动增加产成品备货,我们预计24Q4 业绩望延续较佳表现。
2)整机组装:继续关注AI 新品终端创新趋势,并看好AI 化望推动新一轮换机升级周期。苹果Apple Intelligence 有望推动新一轮换机需求,AI 赋能泛消费电子设备带来产业链新机遇。台股6 家头部代工厂24M12 合计营收11377 亿新台币同比+38%环比-1.5%,下游需求延续回升趋势;鸿海/广达/ 纬创/英业达等厂商对25 年AI 终端以及云端AI 服务器需求保持乐观;国内龙头持续受益新品驱动和自身alpha,立讯精密全面受益于苹果与非苹果AI端侧创新,近期抄底非A ODM 资源将大幅加速立讯非A 消费电子业务扩张,且在AI 算力和汽车电子的前瞻布局迎来收获期;比亚迪电子24Q4 整体展望乐观,有望实现环比增长,25 年汽车电子智驾域控、热管理等新品有望迎来放量增长,A 客户望扩新品类及提份额,算力液冷、电源等新品进展顺利,增量可期,看好公司A 客户+汽车+算力三驾马车共驱成长。
3)主芯片:旗舰新品发布有望带动安卓24Q4 业绩,海外大厂加速布局AI端侧应用。手机:联发科预计24Q4 营收同比+7%/环比+5%超此前指引;高通预计Q4 营收中值同比+10%,主要受旗舰新品应用、中国客户收入提升驱动。PC:AMD、英特尔预计24Q4 营收同环比增长;高通今年CES 发布新款骁龙X 芯片,布局600 美元AI PC 市场;联发科与英伟达合作打造GB10超级芯片。IoT:关注国内SoC 公司行业复苏趋势及AI 端侧细分赛道进展,其中晶晨股份24Q4 预计营收同比-15%环比-21%,归母净利同比+23%环比-2%,营收主要受运营商招标节奏影响,S 系列大部分订单将延后到后续季度逐步释放;恒玄科技24Q4 预计营收7.7~8.1 亿元,同比+26%~32%环比-18%~-14%,环比下降主要系季节性因素影响,公司产品结构改善,24 年单季度毛利率环比持续提升;瑞芯微24Q4 预计营收9.4-9.9 亿元,同比+38%~46%环比+3%~9%;归母净利1.98~2.78 亿元,同比+244%~383%环比+17%~65%,多个高单价单品进入放量阶段,产品市占率持续提升。
4)光学:25 年手机光学升规趋势较为明确,关注潜望、大像面、玻塑混合等创新趋势,以及智驾下沉趋势对光学传感器等零部件的带动。24M12 头部光学大厂营收季节性下滑,台企光学厂商 M12 营收同比+6.8%环比-11.0%,其中大立光 M12 营收同比+17.9%/环比-6.3%,25M1/2 营运动能预计优于去年同期;国内厂商舜宇12 月手机镜头销量同比-1.9%环比-5.6%;丘钛12 月指纹识别模组同比+95.8%环比+4.5%,主要受益客户项目周期及公司份额上升。创新方面,25 年苹果及安卓阵营将继续加速光学影像方面的创新,建议关注潜望下沉、大像面、长焦、玻塑混合、8P 镜头等创新趋势,以及智驾下沉趋势对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光学传感器及上游零部件的带动。产业链方面,摄像头模组厂商高伟、微棱镜厂商水晶/蓝特、镜头及模组厂商舜宇望受益于行业创新及新品扩张,24Q4 水晶业绩预测区间中值同比增长,环比下滑主要系季节性及大客户拉货节奏影响;国内CIS 厂商思特威等望受益于高端芯片在重点客户的国产替代。此外近期速腾、禾赛新品持续发布,关注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崛起对上游光学零部件厂商的带动。
5)显示:1 月多款尺寸电视面板价格上涨,短期内面板厂超大产能偏紧。
随着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加上国际品牌客户启动新年备货,今年1 月多款尺寸电视面板价格上涨,而显示器、笔电面板价格1 月总体维持稳定;国补政策强力助推TV 大尺寸化,85”+TV 面板需求持续走高,部分面板厂为应对价格下跌困境,曾阶段性减产,导致超大产能储备不足,短期内85”+TV面板或有供应短缺。
6)结构及功能件:关注未来AI iPhone 及折叠iPhone 潜在结构件材质及设计和供应商格局变化。消费电子需求持续回暖望推动板块稼动率提升、盈利改善。结构件:折叠屏手机国内市场24Q4 出货量250 万台出现首次同比下滑9.6%,IDC 预计25 年折叠屏手机将进入“小年”,中长期渗透率仍有望持续提升;A 客户体系建议关注25-26 年iPhone 潜在结构件材质及设计以及供应商格局变化,关注新导入手机中框供应体系的立讯精密;玻璃: iPhone17 玻璃有望逐步从2D 向2.5D 升级并在基材进一步优化,此外折叠机所需的UTG 玻璃需求持续向上,近期苹果折叠屏玻璃专利方案亦引市场关注,未来或有更多的品牌厂商在玻璃方面进行升级;功能件:关注消费终端AI 化创新推动散热材料升级以及需求的提升。
7)充电/连接:小米携手蔚小理开启充电补能合作,特斯拉推出无线充电技术。小米宣布14000+蔚来充电桩、9000+小鹏充电桩、6000+理想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支持在充电地图中实时查看动态数据。特斯拉Cybercab将采用无线感应充电技术,有望引领Robotaxi 技术新趋势。海外大厂安费诺24Q4 营收及利润率创纪录,主要系受AI 需求驱动;预计AI 相关数据中心投资加速将驱动25Q1 公司IT 数通环比持续增长。国内车企如比亚迪等智能驾驶下沉到中低端车型的趋势显著,预计电连技术、立讯精密等高速连接相关厂商有望受益。电连技术受益于安卓厂商新机拉货带动,预计Q4 消费电子业务有望环比提升;此外受益于华为等大客户新车发布、比亚迪智驾渗透趋势,预计公司汽车业务24Q4 及25 年有望实现高增长。
8)射频/天线: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仍大,关注国内龙头L-PAMiD 新品进展。24M12 稳懋营收同比-26%环比-1.6%;Qorvo 预计24Q4 营收同比-16%环比-14%,主要受5G 中端机需求向入门级转变影响。国内市场目前行业竞争仍较激烈,滤波器、L-PAMiD 等高端品类的国产替代成为国内厂商未来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其中卓胜微预计24Q4 营收11.2 亿元,同比-14%环比+4%;归母净利-0.45~0.68 亿元,同比-115%~-78%环比-164%~-5%,公司L-PAMiD 预计25 年有望在国内客户起量,叠加国内3C 产品补贴政策落地可能性,有望带动安卓业务需求25 年延续回暖。唯捷创芯预计24Q4 营收6 亿元同比-56%环比+45%,归母净利0.06 亿元同比-95%环比-114%,主要系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产品价格压力所致。
9)电池:短期需求走弱,中长期关注终端AI 化带动电池创新趋势。台股消费电池厂商24M12 营收195 亿同比+1.2%环比-1.2%,M11/12 产业链拉货动能出现下滑,库存方面,随着24Q4 促销需求释放,预计Q4 整体库存将环比向下。我们认为目前电芯环节呈现边际向好趋势,行业库存已恢复至健康水平,叠加AI 赋能消费终端创新不断,有望带动需求回升,推动电芯厂商盈利能力恢复,且钢壳电池、硅碳负极、复合集流体等新技术有望得到加速应用及推广,iPhone16 Pro 采用钢壳电池,未来苹果亦将在新机扩大钢壳电池的渗透率。
10)PCB:24Q4-25Q1 景气延续向上趋势,中长期聚焦算力浪潮及端侧AI升级趋势。产业链24Q4 受益于短期国内各地国补政策密集出台,稼动率实现环比提升,25Q1 景气度望延续;苹果25-27 年终端硬件AI 化升级将推动软硬板设计理念的全新升级,进而带动ASP 的提升。鹏鼎24M12 收入32.5亿同比+2.3%,Q4 收入116.6 亿同比基本持平符合预期,目前公司整体稼动率仍保持在旺季水平,考虑到Q4 汇率波动因素影响,或将给公司Q4 业绩释放起到正面作用。展望25 年公司积极布局AI 终端及算力、智能车和低轨卫星等领域,有望迎来多点开花;东山中长线关注A 客户终端AI 化带动软板升级、T 客户需求转好趋势、国内外算力市场开拓进展以及非核心业务的经营改善潜力。覆铜板环节的生益科技24Q4 新品研发大幅投入蓄力,S8/S9 高速材料在N 客户算力供应链取得积极进展,PTFE/S10 等高速材料配套研发领先,且公司在其他科技大厂亦具备卡位优势,25 年高速板材放量将驱动新一轮高质量成长,且A 客户CCL 材料亦望取得积极进展。
11)声学/马达/微传动:关注Optimus 灵巧手变化,看好兆威在机器人领域 的稀缺性与成长潜力。机器人方面,重点关注特斯拉下代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方案变化,灵巧手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将持续迭代创新,我们看好兆威作为微传动赛道隐形冠军,其灵巧手等产品在机器人领域的稀缺性与成长潜力;瑞声24Q4 消费电子多业务望持续改善,关注光学业务利润回正,以及A 客户散热供应链潜在入局机遇。
12)被动元件:消费电子复苏带动业绩回升,关注AI 应用需求及消费补贴政策带动。消费电子需求复苏、AI 需求带动村田、TDK 等海外大厂业绩回升。24M12 国巨营收同比提升/环比下滑,24Q4 营收同比+9.7%/环比-5.5%符合此前指引。展望未来,大厂普遍看好AI 应用市场的成长性。价格方面,村田表示汽车行业Q4 MLCC 降价压力较大;手机和电脑等消费市场预计与去年持平,但AI 等创新应用有望带动ASP 小幅回升。国内方面,关注国内大厂后续新品及AI、新能源、新算力等领域应用进展。
13)设备:整体景气承压,关注受益于AI 创新的3C 特定需求提升。新能源光伏和储能等下游需求不振,当前设备短期景气度承压。但我们认为AI端侧创新加速落地,或驱动零部件迎来创新,关注受益于特定需求的3C 设备公司。
投资建议:基于研究框架与产业数据跟踪,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改善,而行业创新亦在加速,继续看好端侧AI、汽车智能化投资主线。
1)苹果链:果链短期估值已调整至性价比区间,把握中长期受益硬件创新与AI 共振驱动的优质公司投资机会。短期来看,关注后续AI 功能迭代节奏,同时关注今明年新品核心环节的创新变化;中长线看,我们持续强调果链硬件创新与AI 共振驱动三年向上周期,25-27 年我们认为苹果iPhone、穿戴、XR 和家居硬件又将迎创新大年,看好苹果AI 时代端侧创新以及云端的布局推动产业链迎新一轮发展机遇;苹果AI 持续迭代优化,支持后续机型的市场策略望推动老用户换机潮,带来国内苹果链当前估值以及远期业绩的向上弹性,且不少优质公司有个体alpha。目前果链短期估值已调整至性价比区间,具备中长线的配置性价比,继续首推全面受益苹果终端AI 创新的立讯精密,继续看好高伟电子、比亚迪电子、水晶光电、鹏鼎控股、东山精密、长盈精密、瑞声科技、舜宇光学、兆威机电、蓝特光学等,并关注恒铭达、欣旺达、环旭电子、世华科技、歌尔股份、珠海冠宇、统联精密、德赛电池、领益智造等。
2)安卓链:关注AI 端侧创新及消费补贴政策,有望带来潜在销量提升机会。今年光学、AI 依然是创新的主线,后面建议关注安卓品牌端格局的变化,同时关注补贴政策等因素对于国内安卓机销量的驱动,产业链环节重点关注主芯片、光学、电感、散热等环节的创新,总体建议关注受益AI 创新及终端格局变化的优质标的小米集团、传音控股、顺络电子、电连技术、瑞声科技、舜宇光学等。
3)AI 应用:依旧看好AI 端产业链为电子板块投资主线。我们认为随着终端品牌、芯片、软件应用等产业链龙头在AI 技术上的共同投入,手机/PC/可穿戴/机器人/汽车/XR/家居等终端望迎 AI 创新浪潮,把握AI 端创新大势。建议关注:a)AI 手机/PC:驱动主芯片/晶圆代工/存储/光学/PCB/散热/电池/被动/声学等环节创新,优先把握苹果AI 链优质公司中长期向上投资机会;b)AI 穿戴/玩具:AI 眼镜、耳机等新形态终端加速落地,继续把握AI 穿戴主线,以及AI 玩具落地进展,关注在主芯片/代工/渠道/镜片等环节与Meta、字节、小米等头部厂商深度合作的相关厂商如恒玄科技、乐鑫科技、瑞芯微、中科蓝讯等;c)其他品牌:布局AI 大模型及应用的品牌厂如小米集团、传音控股、联想集团、漫步者、萤石网络、安克创新等。
4)Smart EV:汽车智能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关注华为、小米及特斯拉汽车链,关注高阶智驾下沉带来的产业链发展机遇。伴随华为“四界”布局正式完成,同时智驾方案在多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中亦在加速导入,看好华为汽车生态版图竞争力持续提升。小米SU7 发布HAD 超级智驾并公布第二款车型YU7,关注小米智驾体验及二期工厂建设进度,看好小米集团凭借生态等优势在汽车领域的长期发展。此外近期比亚迪、小鹏等品牌智能驾驶向中低阶车型下沉趋势明显。建议关注深度受益汽车智能化的优秀供应链公司,包括Tier1.5、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连接系统、传感器等多环节成长机遇,看好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电连技术、舜宇光学、高伟电子、水晶光电、宇瞳光学、韦尔股份、思特威、地平线、景旺电子、世运电路、兆威机电、兴瑞科技等。
5)XR:关注AR 赛道中长线成长空间。苹果方面,我们建议关注立讯精密等深度参与苹果Vision Pro 及后续空间计算产品系列的产业链优质公司;非A 方面,跟踪Meta AR 眼镜落地进展,看好AR 赛道中长线的成长空间,关注光学/显示等在AR 终端BOM 占比较高,并有前瞻布局相关技术的厂商。
6)出海:关注国内优质出海品牌厂商。国内品牌厂商背靠国内完善的供应链制造体系具备竞争优势,把握在海外市场具备渠道、品牌、运营、产品等优势品牌商传音控股、安克创新、萤石网络、绿联科技等。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AI 发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贸易摩擦加剧、行业竞争加剧。